最热评丨华为百万年薪“买”的是能力,勿掉入刷学历误区

  最近,一张华为总裁办的电子邮件截图在网上流传。这封电邮显示,华为今年将从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往后每年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同时,制定了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元起,201万元封顶。

u=3028999589,1580735829&fm=11&gp=0.jpg

  资料图,来源网络

华为百万年薪招聘顶尖学生,

此消息一出,

迅速掀起一波热议。

  【人民日报微博:时代在为知识提供最好的报偿】

微信图片_20190725154520_副本.jpg

  【两百万高薪,衬出读书“含金量”】

  如此高的薪酬不但没有引来公平问题的质疑,反而赢得赞赏,是因为背后有很多非常积极的因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有网友留言,称华为员工干一年等于他们干一辈子。这句话颇为形象地阐释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知识同样可以让人生更具有价值。对8名刚毕业的学生给出这么高的薪酬,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是看看这几个人的履历,就不觉得意外。以拿到最高档的秦通为例,他是一位浙大人,于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控制系学士学位,之后又成为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师从沈劭劫教授。秦通学生时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这么一位优秀的学子,带给华为的变化是令人期待的。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这样的骄子,可是天道酬勤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出了问题怪这个怪那个。诚然,我们有责任让环境变得更好一点,让教育更均衡一些,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个人自己。知识是真正可以击穿所谓家庭背景、出生、身份的东西,这也是每个人可以自己把握的东西。人家学生时代就可以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不是光有天赋就可以解释的,相信理智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而对社会而言,意义就更大了。在这个时代,知识真正开始展现出它金子般的本色。华为不惜成本、高薪揽才就很有代表性,代表了对人才的尊重,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巨大的收益往往就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投入,但并非每家企业都会有这样的认知,只有那些敢于跟最顶尖的企业竞争,敢于创新敢于硬碰硬的企业,才具备这种远见和胸怀。而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最节约成本的,与华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赢利能力相比,给员工的这点报酬实在算不得什么。多年来,华为不遗余力抬高薪酬体系,因人而兴,对其间的道理自然了然于胸。人才不可多得,只有让人才安心于研究,给出最好的报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钱江晚报 高路)

  【华为年薪百万招博士是为能力而非学历埋单】

  年薪百万招人才?高吗?如果与国内一般的博士毕业生收入水平相比,当然算高了。但是,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也没那么夸张。比如,美国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的2017年美国科技行业薪资报告就显示,Google平均年薪为15.5万美元,微软平均年薪为14.4万美元,Facebook平均年薪为15.5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差不多就是百万年薪。华为要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其薪资水平自然要向“国际标准”看齐。

  这则新闻最让人诧异的地方,其实在于百万年薪所招的是应届博士生。至少在国内而言,的确较为罕见。这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叹:高学历真值钱。但是,华为为应届博士生支付高薪,归根结底是为他们的能力埋单,而不仅是博士学历。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80.61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8.39万人,在读博士生36.2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博士生产大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可有多少博士能够拿得了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开出的“百万年薪”offer,依然要打个问号。

  必须正视的一种现实是,随着扩招带来的学历普遍“繁荣”,学历优势在职场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低。多数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但是,真正具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与一般仅有学历优势的人,其收入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同样是博士生,有的人可以一毕业就拿到百万年薪,有的人则可能在苦苦找工作。这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并非是学历,而是能力。不是学历不重要,而是能力更重要,只靠学历就能够在职场闯出一片天地的时代已经过去。

  华为官方在电邮中针对顶尖人才有两种表述:顶尖学生和天才少年。也就是说,只有你的能力真的属于“顶尖”和“天才”之列,才能获得顶级薪酬。这样的大企业虽然也看重学历,但绝不会只为了一张学历就招一个人。他们为选人用人所建立的在学历之外的考核和筛选机制,才是真正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当企业在人才选聘上不再只看学历,也能倒逼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任正非此前透露,华为公司至少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6000多位基础研究专家……如此丰厚的人才体系队伍,当然是用重金“砸”出来的,但又不仅是花钱这么简单。如何识人、用人、培养人,都是一门学问。面对华为百万年薪招应届博士生,个人则应该清醒意识到:华为百万年薪所“买”的绝不是学历,切勿掉入刷学历的误区之中。(中国青年报 朱昌俊)

  【揽才只是第一步,用好更为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特别是在一家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拥有过硬的核心技术,会令人更有底气,这也是一个企业长远生存的基石。具体到华为,近年来无论在5G技术研发上,还是在年度全球专利申请方面,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显然是与其对人才的重视和储备密切相关的。

  毋庸置疑,从一个拥有高学历和科研能力的应届毕业生,到成为企业研发的骨干力量,甚至对企业创新作出卓越贡献,会存在一个过程或者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正如任正非所认识到的,与世界科技巨头争夺人才,对人才的尊重和高薪原本就是吸引力之一。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百万年薪”所展现的,首先是一种诚意。

  当然,“百万年薪”并非随便开的。近年来,不少国内城市加入了“人才抢夺战”,但有的却给人“夹到碗里就是菜”的感觉,显得有些盲目。至少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这8位高薪博士生,均出自北大、清华、中科大、港科大等知名学校,导师都是“行业内大咖级人物”,且个人履历也相当不凡。

  其实,高薪延揽人才只是第一步,用好这些人才更为重要。相关报道提到,适应对人才战略的新要求,华为正规划实行一种“博士军团”战略——瞄准每一个“城墙口”,构建以少量顶尖人物为先头部队、以集群投入的优秀博士为主战队伍、以优秀硕士为支撑保障组织的战略攻击阵型,进行压强突击。

  对于年薪制的博士,华为将采取入职三年不动,三年后依据贡献确定职级的考核制度。这既给人才留下了成长时间,又在人才管理机制上容许试错。辅之以这些配套制度建设,无疑将有助于更大程度发挥“百万年薪”的激励效果。(南方日报 巴扎黑)

23_副本.jpg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