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一条线路串起海口“滨海文旅带”

  探索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策划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一条线路串起海口“滨海文旅带”

查看更多视频

  海口探索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引导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 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7月的海口,海风轻拂,在位于滨海大道的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十几艘帆船在海面上航行。

  “童童你慢点!”

  “哎哟,你说小孩玩这个安全吗?掉到海里怎么办呀?”

  “妈,你就放心吧,这都有专业教练带着,不会有危险的。”

  正值暑假,海口市民吴欣桐把在陕西宝鸡的母亲郑秀兰接来海口,希望母亲在帮忙照顾8岁儿子童童的同时,也能够在海口逛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个难忘的假期,于是便发生了上面的对话。

  7月20日,吴欣桐一家开启了为期一天的“滨海文体游”。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海口湾游轮,刚好就布局在海口湾滨海一条线上,一家人游得顺畅,游得开心。

  在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不少人前来体验帆板运动。本报记者 张茂 摄

  第一站

  帆船公共码头舒筋骨

  “上船前先把救生衣穿好,在船上走动要稍微弯腰降低重心”“航行的时候,要通过控帆索控制风帆的角度,当风在你后侧方的时候航行最高效”……20日下午3时,童童参加海南亲水运动季帆船体验活动,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和另外8名小伙伴尝试着掌控帆舵。

  “妈,驾驶帆船是现在特别新潮的一项体育运动,海口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普及,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呢。”吴欣桐给母亲解释道。看着童童所在的帆船渐渐驶离岸边,她搀着母亲悠闲地在公共码头栈道上散步。

  “这样看还真气派,这里能停好几百艘帆船吧?来,给我拍张照片。”

  “对啊,这可是亚洲最大的公共帆船码头,去年底建成开港后经常举办国际帆船赛事。现在是暑假,有许多针对青少年的体育活动。”

  母女俩的对话中点出了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的定位。如今,这一码头已经成为海口一道新的风景。

  “海口把以前的旧码头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成集旅游观光、运动娱乐、培训等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综合体,让更多民众有机会亲近海洋、感受海洋运动的魅力。” 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项目负责人陈佩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暑假期间还开展了海南帆船运动季、帆船青少年夏令营等多项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进来,体验帆船运动的魅力。

 

  小朋友们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参加剪纸体验活动。本报记者 袁琛 摄

  第二站

  市民游客中心观画展

  20日下午4时许,童童的帆船体验活动结束了,离晚餐时间还早,一家人便来到海口市民游客中心。

  “这是海口新的地标建筑,外形就像是骑楼老街,融合了海口独有的民居、海洋、自然形态。” 吴欣桐边走边给母亲介绍。

  本来只是想参观这个旅游“打卡地”,但是门口《海口经典美术作品展》的牌子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力。“妈妈,里面有展览我们去看看。”童童兴奋地说道。

  走进展厅,墙壁上挂着几十幅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的获奖美术作品,有展现海南民俗风情的,也有展现海南自然风光的,不少市民游客正在驻足观赏。

  “你看这个活灵活现的雕塑,多有生活气息。”指着展厅中央的《老爸茶》雕塑,郑秀兰感慨道。吴欣桐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导游:“这是本地人的休闲消遣方式,也是海南的茶文化,一壶茶,一两个面包,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在市民游客中心,这样的展览基本每个月都会有。“市民游客中心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成为当前海口最接地气、最具包容性的文艺多功能中心,同时也将城市新设施与城市新文化紧密融合。”海口市商务局局长蔡俏说。

  游客乘船夜游海口湾。本报记者 张茂 摄

  第三站

  滨海夜游船上眺美景

  晚饭过后,一家人来到秀英港码头,准备换个角度欣赏海口美景。

  晚上8时30分,他们登上“海口湾1号”游轮。随着游轮慢慢开动,世纪大桥、万绿园、滨海大道沿线建筑纷纷映入眼帘。宽敞明亮的船舱内则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

  当游轮行驶至世纪大桥底下时,一家人来到船头欣赏大桥的美景并合影留念。

  “这跟白天看到的海口还真是不一样呢,”吴欣桐非常开心,“灯光下的海口真是太漂亮了!”

  “将海口湾滨海特色景观与游轮观光串联起来,开通可游、可赏、可玩的海口滨海特色旅游主题线路,填补了海口市海上旅游观光产品的空白,塑造了特色旅游新品牌。”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完全符合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海洋旅游的概念,对海口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全市旅游业发展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晚上10时许,游轮渐渐靠岸,“滨海文体游”也结束了。郑秀兰仍意犹未尽:“这一天过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

  “帆船基地公共码头、市民游客中心、秀英港夜游都是近两年才建成开通的,以前的海口文体旅游可没这么丰富。”吴欣桐对母亲说道,“咱们家离万绿园也近,晚上可以去万绿园散散步,周末万绿园也有很多文体活动。”

  吴欣桐一家的“滨海文体游”正体现了海口市在滨海文化带上进行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的有力探索。近年来,海口通过整合旅游和文体资源,策划引进一批质量高、影响力大、有品位、参与体验性强的活动,不断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盘活了文化资源,增强了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海口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下一步,海口将积极探索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和产业链延伸,提升文化和旅游互动效应,推动差异化发展,同时打造点线连接、区块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引导海口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海口7月25日讯)

  亮点

  海口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 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在火山口公园感受火山文化、在五源河体育场看专场演出、在市民游客中心逛展览、在骑楼老街怀旧……近年来,不少市民游客惊喜地发现:海口的文体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了!

  海口市民符萍岚平常很喜欢音乐剧、话剧、演唱会等各类演出。前不久,她在网上预定了歌剧《猫》的演出票。她对此充满期待,“这种国际性歌剧来海口巡演,也说明海口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国际化了。”

  产品多、国际化无疑是海口文体旅游近年来呈现的趋势。

  首届海口国际戏剧周、海口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中国家庭帆船赛、首届30+国际艺术设计周等大型活动纷纷落户海口,长影环球100等项目的建成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旅游产品选择,国际航线的开通拉近海口与各国的距离。

  “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表示,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艺术产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海南是广大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业,有利于海南艺术产业发展。”

  融合发展是海口文体旅游的另外一大趋势。

  “全市旅文部门重点在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等6个方面下功夫,推进工作机制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海口市旅文局党组书记王如龙介绍。

  今年以来,海口不断加强文旅融合的战略布局,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推出特色节庆品牌活动,拓展旅游产品多样性,多措并举推动海口“文化+旅游”提质升级。

  “目前,海口依托夜市、民宿、文化体育等资源,形成了文化旅游新业态。”王如龙表示,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这不仅展现了椰城的魅力,更带动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本报海口7月25日讯)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