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首周末破7亿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燃爆”“炸裂”“惊艳”等各种溢美之词都难以形容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看着黑眼圈、大牙缝、无精打采的哪吒
有些人一开始也有怀疑——
“这么丑?这会是一部好片子吗?”
谁能预料,“史上最丑哪吒”居然刷爆网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看完以后庆幸还好没因哪吒“摸不透的颜值”就放弃它。
【从“哪吒”开始 期待国产动画“封神”】
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点映场口碑爆棚,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向正如“最丑哪吒”一样,遭到了白眼,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打破成见“逆天改命”,是打动众多网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魂之所系。
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不管是“剥龙筋、扒龙皮”“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还是混天绫、风火轮、乾坤圈等法宝,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从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起,哪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自此之后所有影视作品中的哪吒都一脉相承,他浓眉大眼、剑眉星目,他替天行道、斩妖除魔。对如此有群众基础的形象进行“颠覆性”改编,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事实说明,没有什么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剧情合情合理、人物立体丰满、符合时代特色、能引起共鸣,打破成见的改编也是好改编。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水准上一直差距较大。值得称赞的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一句“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开启封神宇宙,谁看漫威。”是鼓励,是期待,更是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当然,真正的自信与底气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知,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世界顶尖,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所说,“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背后有无数艰辛,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要成为产业,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迪士尼制作改编《花木兰》是中国人的痛。今天,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赞是改变科幻电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药神》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这些都见证着不同题材的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在不断缩短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中国神话故事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开启“封神宇宙”,媲美梦工厂、皮克斯、迪士尼。(人民网 筱玮)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神作,再造辉煌】
由哪吒这一人物形象改编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不胜枚举。从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到后来的《封神榜传奇》,再到最近的《打,打个大西瓜》等等,哪吒的也从最初的“割肤还父,削骨还母”变成了颇具反抗意识的形象。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改往日温顺悲戚的哪吒形象,“反其道而行之”为我们呈现和打造了一个“另类”的更具有思想意识的哪吒形象。
因为剧情的设定,印象里那个“丰姿俊雅,如粉琢玉砌”的小男孩变成了天生自带妖怪烟熏妆,一口碎牙吊儿又郎当,人人避之不及的小魔头形象。哪吒形象的颠覆,可谓是饺子的用心良苦。在访问中导演饺子曾说:“哪吒的故事和形象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打破成见,扭转命运。他生为而魔因此在生长的人族当中注定就是被孤立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要打破成见扭转命运。而且我们一开篇哪吒投错胎了是一个魔头形象。所以阳光积极的少年形象与电影创设的主题并不相符”。
剧中除了看似荒诞不稽的剧情设定,父母如山一般的爱意也是让人眼眶湿润。剧中看似冷血的李靖,实则对哪吒爱得深切。就如古语所言:“父母之爱子,则必为之计深远”,李靖让哪吒学艺,静心都是为了让他以后有活下去的资本。虽然冷言冷语但却早早换好了 与哪吒换命的符咒。作为母亲的殷夫人,看着哪吒的反叛,更多的是心疼。哪怕在众人面前哪吒狠狠地在殷夫人胳膊上咬上两条鲜血琳琳的血痕,她也只是轻声安慰。哪吒被困院里缺少玩伴时虽然疼痛但殷夫人仍然会忍受疼痛与哪吒继续踢踢毽嬉戏,这样的父母恩情是隐藏在反叛命运下的内核精神之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哪吒之魔童降世》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导演饺子都亲力亲为,还给片中的混元珠配了音。为了做好申公豹变身不到5秒钟的镜头,甚至“死磕”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片中所有主要角色仅面部就有近一千个细节点,力求角色本身表情更具表现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中一反传统,采用了先配音而后制作,所有的配音演员的表情被采集到相应电影人物上,人物脸上就是配音演员当时配音时候的表情,虽然这样的改动成倍的增加了制作市场,但获得了更为逼真的效果。可谓国漫神作,势必再造辉煌。(红辣椒评论 韦其江)
【你竟然是这样的“哪吒”】
作为演绎经典IP的国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有许多值得影视从业者借鉴之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丰富、精巧而自然。例如,看守哪吒的两只“戏精”结界兽,面部神似三星堆的青铜器——当你逛博物馆看见“萌萌哒”青铜器时,是否想到那也可以变成吸粉的动画角色?还有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的江山图,隽永的山水长卷,在这部电影中竟变成帮哪吒修身养性、打怪升级的虚拟世界。太乙真人的毛笔一挥,观众随哪吒一头扎入花鸟虫鱼、高山流水、云卷云舒中。
经典的一定是民族的。很多动画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IP,无不因为其诸多元素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而当下要想创作出深入人心的“新经典”,一定要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悠久的中国历史紧密关联。
经典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一大亮眼之处,便是和现代社会审美趣味高度融合的叙事格调。这部影片在处理角色关系的时候,明显植入了一点港片节奏和无厘头气质,对话诙谐搞笑,包袱横飞。某些情节大开脑洞,比如太乙真人也需要使用密码和指纹解锁灵珠。
承担启发孩童教育功能的国漫作品,主题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个体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成长和救赎的动漫主题,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具有极大吸引力和意义。发展国漫行业,必须要从培育精神土壤开始,通过培养孩子的美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直击心灵的中国文化之美。
经典IP在不同的时代,应当彰显符合时代特质的精神内核。例如,在《封神演义》的原著里,哪吒的很多行为是出于争强斗狠,发泄心中怨气;在上世纪70年代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创作者赋予了哪吒一定正义感。而在最新这一版电影中,哪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人成见,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喜爱。最终,在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以后,愿意以一己之力对抗天命,保护家人周全。这部国漫里的哪吒,无比贴近当代年轻人的奋斗观和人生观,不信命,靠自己。
中国现代动漫作品的创作,既要懂得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要注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耐得住寂寞,打磨精品,才能缔造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国漫新经典。(中青评论 安纳)
来源:人民网、红辣椒评论、中青评论(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