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其中规定,明确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等行为,一旦违反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自热火锅资料图,来源网络
事实上,近年来乘客使用自热食品时误触高铁烟雾警报器并造成高铁减速的事件屡有发生。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除广西外,福建、四川等地也曾出台类似规定,禁止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能够产生烟雾的物品。
自热食品盒内的发热包
【自热食品被列入动车“黑名单”意在未雨绸缪】
自热食品方便携带,在向自热食品底座注入矿泉水后,只需短短20秒,上部食物就开始煮沸,并冒出热气,可以让人很快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甫一问世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但此时如果操作不当,自热食品出气口被不慎堵住,很容易就会造成整体包装膨胀,烟雾腾腾,甚至最终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实不止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四川都早已出台地方法令。严格禁止“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诱发烟雾报警的物品”。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微信今年6月初发布的《带这些东西上火车,可能会被没收》一文中,明确提到,这类食品在加热时,温度较高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不要携带,或小心食用。可见,自热食品被列入动车“黑名单”乃大势所趋。
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当下,各种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也给监督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与时俱进,紧跟科技潮头,充分发挥创新优势,避免安全隐患,完善管理措施,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全面保障公共安全,自热食品被列入动车“黑名单”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希望得到不断推广。
广西立法禁止动车上使用自带加热食品的消息被大量转发,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该规定表示支持,折射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不断上升,体现了现代公民的良好素质。无论何时何地,安全都要放在第一位。尊重法律,遵守规则,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安全,利人利己,美美与共,共同搭乘安全和谐的“时代动车”奔驰向前。(东方网 斯涵涵)
【对“自热食品”要有更多理性共识】
“自热食品”最初是针对在受大风、沙尘、雨雪、低温等不利气候影响而不便使用明火或禁止使用明火的情况下,解决食用热食需求而设计的。所谓的“自热”,其实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将预加工好的食材加热。
常见的是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进一步由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其过程是持续且比较猛烈的。有实验证实,一些“自热食品”的加热包,遇到水后在3-5秒钟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120℃以上,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蒸气,如果这些蒸气在密封的包装内,还可以引起爆炸。
不难看出“自热食品”的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仅在动车、高铁这类设计有烟雾报警装置的环境下使用,可能引发报警,影响到列车安全运营,并且在操作不慎的情况下,还会对使用者和他人产生危害,如蒸气的灼伤等。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动车、高铁禁止使用“自热食品”,并无不妥,并且有必要将禁用拓展到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针对户外环境“不得已”的特殊加热方式,正在成为“懒人快餐”的消费热点,在网上乃至超市销售“自热食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除了产品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之外,这种产品是不是环保其实也值得探讨,一方面由于其“自热”的需要而大幅度增加了一次性包装物的重量;另一方面“自热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在使用后会形成一些有害环境的污染物,这些都会对后续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产生相应的影响。
可见,“自热食品”,既不是安全产品,也不是环保产品,同时也比普遍快餐价格高,性价比并不高。消费者多被“自热”的噱头所吸引,事实上同样的预加工食材用微波炉等方式加热,都会达到相似的效果,对于商家来说,贩卖的恐怕还是人们的“好奇心”。
因此,对待“自热食品”还需更多理性共识,除了对于公共安全的考虑之外,也不能放任生产营销的无序泛滥。一则消费者应有科学理性和环保意识,二则在管理上对“自热食品”的用途与范围予以严格限制,要求其只能在户外的特殊环境下使用,通过有效调节手段防止其变成无视环境危害的“懒人快餐”。(齐鲁晚报 木须虫)
【防范自热食品风险不应止于“拉黑”】
自热食品走红的背后,却暗藏隐忧。
作为速食食品的主要消费场所,高铁因乘客使用自热食品时误触烟雾警报器造成减速的事件屡有发生。高铁是一个全封闭环境,人员又比较密集,一旦自热食品引发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从铁路运行安全的角度出发,立法禁止动车上使用自热食品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这种“拉黑”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热食品的安全隐患,虽然无法带上高铁,自热食品在其他场合仍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自热食品属于新生事物,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2016年版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方便食品只有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等,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并未收录。这意味着自热食品不需要通过食品生产许可,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标准的缺失,导致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之利润超过100%,许多民间资本纷至沓来争夺蛋糕,仅自热火锅一项就有数百个品牌涌入。不少品牌采取贴牌代工模式,产品质量缺乏控制,良莠不齐。一些厂家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擅自采用成本低廉但反应过程不稳定的发热剂,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此前,中国商业联合会曾发布《自热方便菜肴制品》团体标准,已于2017年12月15日实施。作为自热火锅的发源地,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统一。但应看到,团体标准设定建立在自愿性原则基础上,标准的使用与实施不具有强制力。行业自律也只是对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不可能越俎代庖。
自热食品被多地列入动车“黑名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尽快制定自热食品国家标准,遏制其野蛮生长,让自热食品行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使公众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北京青年报 张涛)
吃货们注意啦~
自热食品不安全
吃的时候要小心哦~
来源:东方网、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