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海口“凉爽夜”蕴藏大商机
■ 新华社记者 柳昌林 刘博
在中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海口,白天酷热,晚风送爽。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滨海城市,本地居民早已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方式,对夜经济并不陌生。随着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全面推进,近年来海口市大力发展“夜经济”,“夜经济”成为海口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助推器。
老街巷变身特色夜市
夜市,点亮一座城,“凉爽夜”蕴藏大商机。2017年起,海口全力推进特色夜市建设,采用老街改造,荒地新建、村企合作等八种形式,市里出政策,企业出资金、管理打造16家特色夜市。
海口市琼山区忠介路曾是一条拥挤不堪的街道,人车混行。2018年,琼山区将忠介路旁边一个老旧菜市场改造成了福地美食街。同时,以此处的一段古城墙作为主要文化元素,对街道外立面重新修整,忠介路也被规划成步行街。如今,路还是那条路,却多了更多的烟火气和文化味。
不仅是忠介路,附近的中山路,甚至是宗伯里的小巷,每天晚上也是热闹不已。“忠介路周边是府城老城区核心区,原本因为交通混乱常年遭受诟病,但如今却被一个夜市带火了。”海口市府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在该片区,不仅店铺的生意更加红火,而且巷道、街道秩序也比以前好多了。
这些夜市不仅形成规模产业,有小吃、餐厅和特色百货、游乐设施等项目,而且家家火爆,成为夜海口一道亮丽风景线。
“夜市+旅游”把客留住
海口一年四季如春,旅游资源丰富,一直受到旅游者的喜爱。但由于以往海口夜间游玩场所相对较少,如何留住游客过夜成为一道难题。如今,旅行社已将夜间旅游产品单独“拎”出来,打造夜间游产品,或精心设计多日游产品中的夜间内容。“夜市+旅游’新模式应运而生。
“我们去年开始尝试在线路行程中加入夜市游,虽然不是主流,但推出后效果不错,客人反响很好。”海口民间旅行社副总经理孙国选表示,夜市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更好地展现海口城市的魅力。
如今,海口夜市城市名片已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海口民间旅行社接待了多个夜市旅游团。新鲜椰子、炒粉、鸡屎藤等特色海南小吃,让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城市代表团的成员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此外,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增加夜场活动等新举措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提升城市“国际能见度”
去年年底,《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出台,方案中明确,到2035年,海南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消费目的地。海南将打造世界美食中心,鼓励建设海南特色美食街、夜市街区等。
今年3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收到文化和旅游部复函,允许海南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营业的娱乐演艺场所,进一步增加了海口“夜间经济”掘金点。
今年1月19日,位于海口日月广场的免税店正式营业,点燃了不少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免税店相关负责人张可介绍说,晚上6点至10点为购物高峰期,占销售额近45%。
今年3月18日,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开工,这让大家对海口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更加充满期待。
海口还以国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才艺单项比赛、国际戏剧协会70周年庆典、国际沙滩马拉松等多项国际性文娱活动,让海口的“国际能见度”不断提升。
“夜间经济繁荣将助力城市发展,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升国认为,“夜间经济”既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原载于《参考消息》8月12日11版,有删节)
责任编辑:谢军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