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项目有成效关键在“精准”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河南西部一些乡镇走访时发现,一些公共自行车被投放到村里,成为当地政府便民惠民新举措。然而据村民介绍,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农村出行往往距离远,骑自行车反而不方便。村里的公共自行车都为桩式设计,并不能随停随用,有时村民为了还车,还要专门把自行车骑到村口的站点。当地一名村干部说:“俺们都知道投放公共自行车是为了方便群众,可这东西实在不实用!”(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公共自行车投放到村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却与乡村“格格不入”,只能成为看起来很美的一项工程。但是对于群众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获得感,自然就不能真正地感受到这个便民项目带来的好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好好的便民项目“遇冷”呢?事实上不难找到症结,公共自行车在农村的确是可以使用,但是相应的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不便,不仅仅需要还回规定的地点,还因为这个速度的确是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自行车自然被使用的频率大大降低,也就未能真正地发挥出便民的作用。

  当然,如果这个公共自行车放在城市,那就不一样了,能够在规定范围内的停车,距离不远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这个公共自行车,不但为群众节约钱、锻炼身体,还能够让他们使用更容易,这样一举几得的好处,才是真正的便民。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并不难发现,并不是这个项目不便民,而是这个公共自行车的便民服务项目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对基层的需求不清楚,自然在供给上就难以考虑实际的问题,让好好的便民项目发挥不出作用,只能看着好看,实际上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更严重的会让人觉得这是“形象工程”,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公共自行车成效不佳的症结在于便民项目的举措不精准,自然在服务上就不能发挥出预想的效果,要让便民项目真的便民,真的让群众有获得感,就需要强化基层调研,更多地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才能够以更精准的便民项目去便民。(婧蓝)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