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 8名学生放弃清华北大 不能以功利评判

  报考季刚过,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报考清华北大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一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学校的志愿,或许有些人会发出疑问:这是咋想的?

  其实这8名考生的想法很简单——根据自己兴趣和意愿选择学校。据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8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有的学生也已获得相关录取承诺,然而最终,这8名学生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规划,报考了其他学校。

8名学生放弃清华北大,遵循兴趣比只看“名校”更重要

  一直以来,“高分考生必须报考清华北大”,“分数不够也要冒险冲一冲’”等想法,已然形成社会上一种报考迷思。因此,亳州第一中学这8名学生不约而同放弃清华北大,在不少人眼里或许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只要人们冷静下来,用不那么功利的眼光,去审视这8名学生看似“不走寻常路”的选择,或许便可以理解他们放弃清华北大并非疯狂,而是独立和理性使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对待高考的一种新趋势。

  例如,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的袁梓琪,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加分,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然而由于偏爱数学,在刚跨进高中校园时,就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为理想目标。如今考取了自己偏爱而且视为理想目标的学校和专业,这不也是一种如愿以偿吗?

  再者,8名学生放弃清华北大,考取的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类享有盛名的学校。事实上,这些学校的专业质量,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与清华北大也是各有千秋。不唯名校论,而是遵循自己的专业兴趣,并对高校之间的学科教学特点有充分了解,这样的选择可谓理性,也是为未来负责。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对于这8名学生的独立和理性,舆论中并不乏赞许。“不要老盯着清北”,“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成为网络中更普遍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也表明,不少人在观念上也正在打破“高分必报北大清华”的迷思,更倾向于尊重学生意愿,报考志愿除了看学校,更注重专业选择,多元和自主地选择报考。

  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所高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

  为了评比、声誉、附和大众,而“绑架”学生意愿,这无疑是说出了长久以来一些学校热衷于清华北大的原因。众所周知,如果这8名考生悉数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对于学校而言,无疑是一份荣耀,或许学校还会因此获得一些额外的“私利”。因此,有些时候,学校比学生更热衷于清华北大。

  此前就曾发生过学校和老师为了私利,为追求清华北大上线率,完全置学生的兴趣、专业选择及未来人生于不顾,剥夺学生自由填报志愿权利的事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亳州第一中学对待学生报考的态度,无疑是送给学生们最好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其他学校的一个示范。

  说到底,考生独立自主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也祝愿这些有着理性思考和坚定追求的学生,都有一个美好而灿烂的前程。(新京报 伯扬)

  考生集体放弃北大清华,不能以功利评判

  对很多考生来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学校。但是,亳州市第一中学的八名考生,在高考成绩已经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这是个让人惊讶的消息,也是个让人欣喜的消息。从这个不同寻常的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的独立思考。

  八名考生放弃北大和清华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他们放弃北大和清华,并非不认可北大和清华的教学水平,而是因为自己的成绩虽然达到了学校的录取线,但是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由此可见,虽然做出放弃名校的决定有些无奈,但也需要不小的勇气,毕竟北大和清华是国内顶尖名校,也曾是他们向往的学校。

  八名考生放弃北大和清华,究竟值不值得。如果从功利角度评判,现在很难有定论。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弃北大或清华,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更有助于一名学生学有所成。但是,北大和清华相对其他学校确实是更高的平台,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如果简单地比较专业,很容易忽视专业之外的其他资源。八名考生的选择究竟值不值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检验。

  饶是如此,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就给八名考生点赞。他们的取舍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抉择,这恰恰是现在很多学生比较稀缺的品质和行为。长期以来,分数越高的考生越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尖子生选志愿不是北大就是清华。这个现象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很多人的选择。很多尖子生在高考之后几乎不假思索地就选择了这两所名校。

  考上北大或清华,无论是对考生本人,还是考生所在中学,都是莫大的荣耀。很多地方和学校也很在乎自己的“清北录取率”,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或明或暗的重奖消息不时见诸媒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高分考生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抉择,为了自己和父母或者母校的荣耀,随波逐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看学校不问专业。

  作为考生中的佼佼者,在填报志愿时竟然能够不假思索,其实是教育的悲哀。这说明,很多学生只是学会了应试答题,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规划,直到成年之后还是需要父母或老师为自己填写人生的答卷。借助父母或者老师的经验与认识,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是经过外力修正的人生之路也会因为过于平直,而变得乏味无趣。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之后,因为可以一眼望到人生的尽头,很快就失去了奋斗和拼搏的动力。这八名的考生的选择未必就是最优选择,但是因为出于理想和兴趣,所以值得尊重。年轻人如果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即便随波逐流进入北大或清华,一时风光换来的也许是泯然众人。

  八名考生集体放弃北大和清华,好似在舆论场里投下一枚炸弹,将让很多人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出现松动。今后,一定会有不少考生会受此启发,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不再是自己只负责考试,让父母或老师来选择志愿。很多高校也会因此受到震动,名校通吃尖子生的现象可能要加速改变了,一些被北大和清华长期“压制”而不得突围的学校,如果能集中精力做强几个专业,由点及面,就有可能打破长期不变的高校格局。

  我们在为考生点赞的同时,也应向培养这些学生的亳州市第一中学和他们的老师致敬。他们没有为了自己的“清北录取率”去“绑架”学生,他们尊重了学生的理想和兴趣,尽管在他们看来可能会有些幼稚,他们尊重了学生自由填报高考志愿的权利,而没有去牺牲他们的权利换取自己的私利。在这个懂得尊重和包容的中学里培养出这些懂得独立思考和独立抉择的学生,一点都不奇怪。

  “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能有这样一批优秀学生不为浮名所累,坚定地追求理想,让人非常欣慰。曾经让很多考生感到压力山大的高考,因此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选择。(齐鲁晚报 沙元森)

8名考生放弃清北,也是让教育回归理想

  这几名考生按分数可以上清华、北大,也得到了录取的承诺,由于进入不了自己心仪的相关专业,便改报了其他院校。这种放弃需要勇气,却是理性务实的选择。由于专业非所愿,一些考生在大学期间学的纠结,毕业后的求职也是磕磕碰碰。江西宜黄县理科高考状元杨仁荣,本来喜欢物理,却被飞行设计专业录取,大学四年,就几乎没去听过专业课,毕业后差不多换了十几份工作,觉得没有成功,与家人失联9年。这种人生坎坷,就与填高考志愿有关,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选择学校的名气,还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与其图一时虚名,不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有硕士、博士毕业的,又重新高考改行学医,如此兜兜转转,也与专业志趣有关。

  8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跟一些高职高专比本科院校还受青睐是一个理,反映出考生的理性与清醒,择校不如择业,人生规划从大学就开始布局,也是避免以后的弯路。8名考生能顺从内心的选择,与所在学校的开明与支持也分不开。多少中学,为了学校的声誉,逼着学生报考清华、北大,只是一种赤裸裸的自私行为,而非考虑学生的要求与以后的出路。曾有高校的招办老师爆料,某中学的校长要求该校全部20多名高分考生,必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有考生因拒绝学校要求,被轮番“劝说”长达6小时……校方的理由,上清华、北大就是为母校增光,背后却是学校的教育政绩与利益,包括学校的排名与奖励,学生成了学校沽名钓誉的工具。

  8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对社会各方都是启示。名校固然值得尊敬与向往,却并非高考的唯一目标与终极使命,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定制出名校生源。高考的理想不是为了上清华、北大,而是找到深造的道路与向上提升的出口。虽然近年来要求淡化对高考状元的关注,但名校掐尖依然故我,清华、北大热居高不下,想参观两校的校园都要提前预约才行,就是因为被一些培优机构与旅游团体组织来参观的中学生太多,从小就给孩子打鸡血,灌输非清华、北大不上的思想。上名校成了衡量考生与生源学校成功与否的指标,成了教育指挥棒,这种畸形的教育观,让学生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也给家长造成教育焦虑。

  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完善,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取经。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并不能让人生得到永远的加持,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如果社会选才用人也能摈弃成见,放下对名校生源的追逐,只论合适与否,不看出身高下,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放弃非清华、北大不上的迷思。当清华、北大热能适当降温,上大学成为心灵的自由选择,放弃名校不再成为新闻,教育也就真正回到理想的状态,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凸显出应有的价值。(红网 ​余人月)

  来源:新京报评论、小辣椒评论、齐鲁晚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