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返乡创业大学生吉昌超:创办助村公社 帮乡亲卖农产品致富增收

  东方三家镇乐安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吉昌超:

  创办助村公社

  办自然学堂发展乡村游,帮乡亲卖农产品致富增收

  吉昌超

  吉昌超对扶贫果树充满信心。(本人供图)

  东方市三家镇乐安村的老占是贫困户。近段时间,老占心情格外舒畅,有商家高于市场收购价,将他种植的1.3亩约1000斤花生全部卖走。这一笔,老占收入 了4800元。

  老占口中的商家,是一位年仅27岁的小伙,叫吉昌超。吉昌超在2017年创办了“助村公社”,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帮助像老占这样的贫困户卖特色农产品。

  截至2018年底的一组数据显示,吉昌超的助村公社已帮助46户贫困家庭卖农产品,直接经济收益达48万元。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能帮助乡亲做些实事,提升大伙的生活水平,这是我的荣幸。”憨厚的吉昌超说,他选择回家发展后,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南国都市报记者 姚传伟

  A

  运营不善伙伴退出

  “助村公社”入不敷出一度关门

  吉昌超读大二那年,家乡东方市三家镇乐安村出现了甜玉米滞销的情况。

  “村里甜玉米种植规模超千亩,涉及31户家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后,吉昌超第一时间发动各方力量,最终来自广西的一家收购商进村收购了一批甜玉米。但全村滞销严重,这种随机性的收购,还是没法解决村民的销售需求。

  “家乡的农产品极富地域特色,可常因为销路的问题,让父老乡亲数月的努力付诸东流。”自那以后,吉昌超便萌发了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7年大学毕业后,吉昌超和同村4名大学毕业生一道返乡,大家东拼西凑了17万元,在村里创办了“助村公社”,通过电商平台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对外销售。

  起初,平台接到了不少来自省内外的订单,也如愿将村民们种植的圣女果、花生及地瓜等特色农产品外销。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下订单的地区比较分散,量也不大,且“助村公社”都是高于市场价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物流成本很高。“长期贴运费,我们实在难以维系。”几个月的入不敷出,让“公社”遇到了生存瓶颈。之后,合作伙伴们的退出又给了吉昌超重重一击。

  “父母好不容易培养他们读了大学,毕业后返回农村创业,而且还没混出啥名堂……”吉昌超选择理解合作伙伴,尊重他们的退出决定。

  B

  把村里“乐安鸡”卖到城里

  “助村公社”找准产业起死回生

  首次创业的失败并未击垮吉昌超,他总结经验教训,向创业成功的前辈请教,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几个月后,吉昌超重整旗鼓,他将目标锁定在村里的名鸡——“乐安鸡”。这一次,吉昌超做了周密细致的创业计划,他首先要解决的鸡的销路。

  吉昌超带了十几只乐安鸡,骑车到八所镇,跑了好多家酒店、餐馆,得到答复都是“我们已经有货源了”。现实再次给吉昌超沉重一击。“我还应该创业吗?”吉昌超心里起了疑惑,毕竟父母都是农民,没有资本供自己不断试错。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吉昌超只好再拉着那十几只乐安鸡回村。途经城区一加油站时,吉昌超停车休息。这时,几位周边住户走了上来,在询问了乐安鸡的具体情况后,将十几只乐安鸡全部买走。

  “我干嘛老盯着酒店、餐馆,为啥不直接搭建一个连接城市居民与农家产品的共享平台呢?”吉昌超说,这次卖鸡激发了他的灵感,他调整客户定位,将乐安鸡直接销往社区、小区的居民手中。

  很快,吉昌超成功将乐安鸡推介到八所城区的4个小区,并将首批养殖2000只乐安鸡全部售罄。

  方向明确,产品有口碑,吉昌超将客户资源扩展到城区的17个小区。“基地现在有1.5万只乐安鸡,完全不愁销路。”吉昌超说。

  养殖乐安鸡让吉昌超赚得了第一桶金,但吉昌超的目标不在于此,他用现有的资金和客户资源,让“助村公社”起死回生。

  C

  扩展产业开办自然学堂

  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助村公社”重新运转,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希望。除了卖自己基地养的乐安鸡,吉昌超还帮助村民们卖农家鸡、鸡蛋、红心石榴等特色农产品。

  “我们从村民手中的收购,价格都是高于市场价的,前提是农产品要有品质保障。”以贫困户为例,仅到2018年底的数据,吉昌超的“助村公社”线上线下相结合,就已成功帮助46户贫困家庭卖农产品,直接经济收益达48万元。

  在政府的支持下,吉昌超的“助村公社”去年创办了三家镇乐安村自然学堂。该项目占地170亩,业务包含果树认养、乡村体验营、拓展培训以及真人CS等。游客来到这里除了可以吃上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还可以鉴赏石臼坊、石墨坊等老物件,了解老一辈的生活方式。

  自然学堂开办不到一年,已有1万名游客前来游玩。吉昌超的目标是,将自然学堂搭建成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名片,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旅游饭。

  小符一家是乐安村的贫困户,其身体不适,干不了重活,吉昌超安排小符到自然学堂上班,主要从事打扫卫生,给果实套袋等轻便的零活。

  自然学堂共吸纳了10户贫困户,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钱。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也被搬到自然学堂,供游客选购,鼓村民腰包。在政府支持下,吉昌超牵头组建三家镇劳务输出队,403人多为贫困户,目前已安排115人到用工单位上班。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