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南省决定开展“厕所革命”半年攻坚战,确保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南海网推出系列整合,梳理各地推进“厕所革命”的先进经验,借鉴他山之石,助力海南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广东多措并举推进“厕所革命”,市民对“厕所革命”的认知和理念不断深化,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起来看看厕所革命的“广东经验”。
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厕所成为一道风景,与园区融为一体。
广东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提升改造乡村公厕310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新建旅游厕所512座,改扩建415座。新建和改造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厕所103座。
潮州市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此前,国家旅游局对广东省“厕所革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广州、梅州、潮州、湛江、揭阳、韶关六市获评“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旅游厕所的干净美观便捷,受到居民和游客的好评,提升城市和乡村形象。
厕所建设要讲美感,兼具实用性和人性化,这样的厕所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看上去才能与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景中景。如何让小厕所成为大景观,是厕所革命中一个重要命题。
惠州劲家庄的旅游厕所以3D艺术画传递农耕文化
惠州劲家庄的景区内共3座旅游厕所,墙面上种稻谷场景的3D画栩栩如生,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将厕所建设和五谷文化3D彩绘艺术相结合的做法,厕所建设融入文创元素是很好的尝试,既能够满足审美需求,又巧妙地展现了农耕文化,3D绘画旅游厕所也成为游客到惠州的热门打卡点。
在客天下景区将客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厕所建设,厕所内张贴着一幅幅宣传画,画中是客家人的儿歌、谚语等,景区在悄然间向游客传递了客家文化;在泮坑景区,厕所采用与周围客家古围屋相协调的外观、造型,古朴大气、极具韵味。
广州市白云山旅游景区厕所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内的旅游厕所,位于桃花涧景点溪流尽端,男女厕所建筑分离,依据附近的山势和地形,构出一组小桥、流水、小屋的画面,不仅能满足景区内外的游客需求,还成为“景中景”,美观大方。
为响应国家旅游局“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号召,广东大胆尝试。
在以商养厕方面,梅州已经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位于梅州城区江南文化路的公厕,修建在宏兴烧腊饭店后面,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与常见的公厕不同,它既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厕,又是饭店的卫生间。“厕所+店铺”的模式,以实现门店租金抵减公厕管理费用,既降低管理成本,又提高保洁水平。
位于梅江区东山大桥客都游船码头侧的旅游厕所,则采取“公厕+售票点”的模式。整体建筑采用白墙灰瓦的客家传统建筑样式,售票点和管理处在厕所的另一端,标识明晰,一目了然。据了解,该厕所建设投入超百万元,与售票点的结合,引入商业运作,将为后期的维护保洁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公厕+办公楼”“公厕+中转站”“公厕+老人活动室”等模式,把饭店、商店、办公楼等与公厕巧妙地结合起来运营,在梅州得到了实践。
其他地市同样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例如中山市鼓励承包经营、大中型企业冠名赞助、商业广告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旅游厕所管理;深圳方面,深圳探索将城管部门“深圳公厕”电子查询系统纳入智慧旅游建设,方便游客通过智能手机安装App程序,随时查询和使用邻近的旅游厕所,提升游客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打造智慧旅游厕所;东莞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充分融入新技术元素。在常规简约、卫生、实用、环保的原则下,更加注重对母婴、长者、残障等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常抓不懈,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管理模式良性循环。
在“厕所革命”风潮之下,广州打造了一批批“一厕一景”的高颜值厕所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舒适体验。还让这些别具岭南特色的公共厕所成为广州一道亮眼风景,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独特作用。
位于五眼桥西约的秀水公厕,以田园风格装修,外观时尚清新、绿化优美,内部宽敞明亮、通风透光,还彩绘了栩栩如生的立体鲤鱼池,真正做到了抬头观飞鸟,低头赏游鱼。
在海印公园旁的滨江东路公厕,青砖、灰瓦的复古设计,远观会让人以为是一座岭南古建筑,走进公厕还会发现厕纸、洗手液、烘干机等“六小件”一应俱全,可见设计师将园林景观和厕所改造相融合,在营造岭南建筑亲切感的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戳视频,体验“高颜值”公厕↓↓↓
相关新闻>>>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