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多家消毒餐具厂显乱象:消毒餐具应名副其实

  消毒餐具应名副其实

  ■ 李萌

  如今,“消毒餐具”已成为众多餐馆的标配,但卫生状况却堪忧。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多家消毒餐具厂,发现诸多乱象。比如,包装没有打上生产日期,打包工人不戴帽子口罩,生产车间无隔离措施,操作间内污水横流。>>>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俗话说,病从口入。消毒餐具作为盛放食物的器皿,关乎“舌尖上的安全”,卫生不达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追溯消毒餐具的诞生,其集中回收、统一清洗消毒的机制,不仅专业高效,而且经济环保。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消毒餐具行业才得以兴旺。但那些留着残渍污迹、散发不明味道的消毒碗筷,让所谓的“消毒餐具”简直成了一个谎言。这类问题餐具的存在,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和公共利益,对行业而言也无异于“自绝后路”。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实,《食品安全法》《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早已明确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用水和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卫生规范;餐具、饮具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应当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消毒后的餐具、饮具应当在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这些规定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基本保障,但光有规定并不足以震慑违规企业,还须监管发力、行业自律、消费者共同监督。

  食品安全无小事,必须让“消毒餐具”名副其实。首先,从生产环节来看,消毒餐具企业应本着遵纪守法、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完善餐具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做好餐具洗消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餐具、饮具卫生达标。其次,从监管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应严肃执法,对不达标的消毒餐具企业“零容忍”,予以严厉打击,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让违法违规企业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消费者应加强维权意识,遇到问题餐具,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堵住监管盲区的“漏网之鱼”。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