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五届好医护获奖者风采:医者仁心 大爱海南

  2019第五届好医护获奖者风采

  医者仁心 大爱海南  

 

  来自上海、武汉等医院的帮扶专家获得“特殊贡献奖”。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团队 至真至善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成立于2006年6月,现有医护人员26人。几乎每位患者都需要至少一位医护人员全天候守着,时刻处于高压状态。

  他们时刻面临被攻击的危险,危险系数高,压力大,却依然不退缩。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同理心,用爱心和热情修复精神疾病患者破碎的心灵,帮助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

  参加晚会的医护人员在观看节目。

  “我们不同于普通医院的护士,必须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勇气,才能照顾好患者,让他们敞开心扉。”医学心理科护士长陈雪虹说。

  去年5月,一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怀疑隔壁病房的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在骂他,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便突然拿起灭火器要去伤人。

  “当时保安在楼下,病房里只有一位女护士,面对一米七的壮汉,女护士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用身体挡住了他的攻击,而自己的头部因脑震荡受伤休养了4个多月。”陈雪虹说。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团队。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吴传东认为,要想为精神疾病患者做好服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服务患者。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 众志前行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留观病房、急诊抢救室、急诊输液室、急诊重症监护室等不同单元的工作,他们都要兼顾。在这里,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用爱心和热情,守护着患者的生命。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

  “男性,50岁,重度肝硬化,酒后昏迷!”今年5月5日凌晨,一路呼啸的救护车戛然停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随车医生一边快速转运病人,一边大声简短地交代病情要点。

  急诊值班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接诊状态。值班医生紧急通知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护士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这样紧迫而危急的场面是急诊科工作的常态。

  这支由84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在患者多、工作杂、病情急的情况下,坚持“患者的安全就是一切”。急诊科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人数占八九成,忙中有序,高效运转,这是对急诊护理团队的要求。尽管急诊的护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不管面对何种患者,他们都会耐心沟通,视患者如亲人。

  今年50多岁的廖阿婆因坠积性肺炎引发高热入院治疗。因为常年输液,阿婆手背、脚背的血管已无处可打,急诊科护士便“地毯式”搜寻,最终在患者胸部找到血管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廖阿婆无法自主咳痰,护士便不分昼夜为她吸痰,每天多达几十次。

  他们是平凡的,做着最普通寻常的工作,但他们的双手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医护团队 妙手慈心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医护团队。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承担着全省急危重症患儿救治的重任。在这“战场”上,有一支由276人组成的“特种部队”,铸就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最“硬核”的医疗力量。

  每次听诊前,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廖锋都会习惯性地用手将听筒焐热,当孩子哭闹不配合时,他手中的笔就成了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

  4月16日凌晨,一名刚满月的重度肺炎患儿从下级医院转诊上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这个患儿刚脱离危险,又有一个高烧患儿被送来……

  在这里,生死闯关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生命的纪录无时无刻不在这里刷新。2016年6月1日晚,手术室内,专家们成功为一对40天的双胞胎连体女婴实施连体分离术。这也是海南省首次成功独立实施连体婴分离术。

  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接收的大多是早产儿,照顾这些孩子们的,是新生儿科一群年轻的“天使妈妈”。她们不但每天要给新生儿做各种治疗,还要像母亲一样细心喂奶、换尿布、洗澡等。而在儿童康复科,一群患有脑瘫、孤独症、语言障碍等疾病的特殊孩子,更加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耐心。每天,儿童康复科的医护人员要为约150个发育障碍的孩子进行治疗,每天的工作从7时30分开始。治疗师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却有一大半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孩子们的康复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以上,朝夕相处中,治疗师和孩子们的感情很难再用简单的“医患”二字来形容了。

  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萨仁 广博大爱

  2002年,萨仁作为引进人才被引进到三亚市中医院工作,至今已有17个年头。

  萨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让它在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服务更多的病患。”萨仁说。

  虽然扎根在三亚,但萨仁的医术早已走出国门造福很多国外患者。2017年底,三亚市中医院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成立了阿拉木图中医中心,当地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针灸、把脉等传统中医治疗。每隔几个月,萨仁就会“飞”过去坐诊,拥有不少国外“粉丝”。

  2017年,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海南活动日的活动中,萨仁现场展示中医针灸,吸引了许多嘉宾前来体验;2018年,萨仁为参加第68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的佳丽演示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项目,让佳丽们领略到中医药的魅力……一直以来,萨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渠道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

  近年来,三亚市将医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萨仁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三亚中医疗养游已拥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据了解,2002年以来,萨仁及其团队先后为众多外国政要、商界大亨、游客提供了中医理疗服务。2017年,萨仁获得“最美三亚人”荣誉,肯定其为传扬中医药文化所作的努力与贡献。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 陈仁伟 呵护新生

  陈仁伟

  2018年,作为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儿童医院)引进的人才,陈仁伟承担起了组建医院小儿心胸外科、填补我省小儿心胸外科空白的重任。在这一年间,他已经为上百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实施了手术,让这些孩子获得“心”希望。

  陈仁伟与海南的缘分,始于省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为海南贫困先心病患儿免费开展手术的“海星计划”项目。“当时我也陆续参与了几次‘海星计划’的手术。”陈仁伟发现,与内地一些大城市相比,当时海南的先心病治疗水平至少要落后10年以上。当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儿童医院)向陈仁伟发出邀请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举家从湖南搬到海南,加入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儿童医院)。

  由于目前医院开展先心病手术的主刀医生只有陈仁伟,这也意味着,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作为主刀医生,陈仁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些患儿身上。除去行政事务和出门诊,陈仁伟几乎都是“泡”在病房,指导团队照护术后患儿。

  海南省第一例独立完成的婴儿复杂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最小的输液港植入手术、最小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第一例独立完成的新生儿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重建手术、第一例独立完成的侧切口微创先心病手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陈仁伟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填补我省空白的技术。

  为了实现让海南的先心病患儿不再出岛就医的初衷,陈仁伟致力于培养出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团队。为实现这个目标,陈仁伟有自己的规划——树立小儿心胸外科品牌,培养专科人才队伍,进行先心病科学研究和多学科合作,逐步建立海南省具有国内一流诊疗水平的海南省儿童心血管病中心,为海南的患儿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海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瘤科主任 赵曦 杏林暖阳

  赵曦

  2017年,赵曦离开自己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广东,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担任起医院结直肠瘤科主任。

  “肿瘤外科涉及的不单是手术,还包括手术后的系统治疗,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医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广东到海南,从普通外科到肿瘤外科,赵曦不断给自己新的挑战,“我想沉下心来做一些事。”

  肿瘤患者与普通患者相比,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赵曦的工作中,遇到不配合治疗甚至因精神压力大而产生自杀倾向的患者并不少见,这就需要他带领医护团队不断与患者交流,给予他们加倍的关怀。

  “赵主任是那种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因为我的伤口很难愈合,赵主任还自己掏钱从广州为我买药让我敷用。”患者陈丽谈起赵曦的好,滔滔不绝,“以前无论手术多晚,赵主任都会在下班前来为我换好药才回家。我们跟他非亲非故,他却这样照顾我们,真是医者父母心。”

  为了加强医患互动,赵曦还要求科室医生使用医生随访平台关注患者病情。患者可在平台上定向发布消息,只有相关管理组医生可以看到信息,并随时给患者建议。这样贴心的医患互动服务赢得了患者的好评。

  “你别看赵主任平时和患者说话时总是很幽默,对我们可是‘凶’得很呢。”谈起赵曦,科室主治医师蒙燕笑着说道,“赵主任工作非常严谨,对我们这些年轻医生要求也很严格。”蒙燕说,赵曦对科室医生的业务学习抓得很紧,每周三都会雷打不动地进行连续三四个小时的业务学习,“跟着赵主任,我们能学到很多,成长也很快。”

  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康复小区护士长 邢少云 仁孝天使

  邢少云

  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秀英康复小区是我省规模最大的麻风病院。半个世纪以来,曾先后有1000多名麻风病人在这里治疗、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邢少云护士长是其中的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长年来她坚守在病区,为麻风病人尽心服务。每天给病人换药、喂药、泡足、穿衣、叠被、功能训练,聊天……在这些平常的护理工作中,她收获了病人的喜爱和信任,也学会了付出和尽责。

  麻风溃疡是麻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2010年邢少云任病区的护士长,开始带领护士们为病人换药,承担起溃疡伤口的治疗工作。老人溃疡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每天需换药2次,这9年来,她们共给老人换了6000多次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从未漏过一次。皮肤癌腐烂的伤口极臭,每次脱了手套,洗了手,但衣服和头发仍然有味道,但她和护士们从未退缩过。因为她们知道,这是她们的责任,她们的使命。

  这9年来,她们共送走了50多位老人,在他们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只有她们的“临终关怀”,才为老人们坎坷的人生送上最后的温暖。随着时光流逝,麻风病人将越来越少,但邢少云说:“只要还有一个麻风病人在这里,我就还会在这里坚守。”

  2014年,邢少云治疗的病案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创疡康复明星奖。她先后荣获了第二十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称号;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海南2014”年度十大网络人物;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人物;2018年“全国麻风防治优秀护理工作者”等荣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统黑村委会卫生室乡村医生 王玉珠 无悔坚守

  王玉珠

  上世纪90年代,王玉珠嫁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统黑村时,当地的医疗条件较为落后。1998年9月,担任村妇女主任的王玉珠,得知爱德基金会在开展第二届世界乡村医生培训,她便毛遂自荐,获得了到儋州卫校学医的机会,从此与乡村医卫工作结缘。2000年,学医归来的王玉珠主动辞去了村妇女主任的职务,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医生的工作中。

  多年前,琼中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医疗水平落后。那时的王玉珠,曾在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的夜晚赶到深山老林的村庄里,帮助产妇接生。

  走进什统黑村委会卫生室,王玉珠的电话号码就写在门上,存在村民心里。村民半夜突然病倒,老人行动不便……这么多年来,一接到村民的求救电话,王玉珠二话不说马上从家里赶过去救治。

  王玉珠说,她现在除了负责日常给村民看病开药、打针输液之外,还要督促村民定期带孩子去乡卫生院打预防针,走村串户宣传孕期保健常识,督促村民到乡里做正规孕检,为孤、残、特殊困难群体免费初步义诊。此外,她每年还要配合乡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晴雨表”。

  “许多乡村卫生员因为嫌弃待遇低而辞职,我选择坚持,是因为村里的1600多名村民需要我。”王玉珠说。

  “我一直都鼓励我的孩子去学医。现在,小女儿在乡卫生院当上护士,也算接了我的班。”说这番话时,王玉珠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顾申红 着手成春

  顾申红

  顾申红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同时也是海南医学院的一名教授。从业以来,顾申红曾先后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科从事临床工作。2014年,海医一附院正式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顾申红接任全科专业基地主任和全科医学科主任,潜心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近年来,顾申红带领全科专业基地团队积极开展全科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改革和深化基地管理。她在海南率先组织了“全科医师之家”活动,让所有的全科规培学员每月都聚在一起培训和交流。其中有一项就是临床技能训练。“这样做一是为了让学员们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走向医学之路;二是为了巩固学员的临床技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诊疗。”顾申红说。

  顾申红负责的全科医学教研室和全科专业基地除学校教学任务外,还常年开设校外授课点。近年来,顾申红带队赴我省各市县,连续三年举办“向基层推广全科医疗适宜技术”培训班,同时还开展义诊和科普活动。

  作为海南省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顾申红不遗余力地奔走在全省各全科住培基地,指导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带领团队开展示范教学查房,使全省多家全科住培工作较薄弱的基地在管理和培训质量上有了较大提高。2017年,顾申红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评选的“优秀住培专业基地主任”和“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提名奖,获得原国家卫计委基层司评选的“百家健康守门人”称号。

  “医改的重点在基层,基层的重点在全科,全科的关键在人才。”顾申红说,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教师,她非常欣慰可以让更多学生了解全科医学,认识全科医学,热爱全科医学,让更多医学生走进全科医生队伍,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张茂 拍摄

  特殊贡献奖

  获奖专家

  海南省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 陆毅群

  文昌市人民医院 同济文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夏曙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 许金明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常务副院长 陆兆辉

  澄迈县人民医院执行院长 盛旭俊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医院院长 顾永刚

  昌江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 何谦然

  上海九院帮扶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 任青

  获奖团队

  海南省产科重症救治平台专家团

  截至今年7月

  两年多来

  专家团共在线指导市县救治为重孕产妇920人

  评估后转诊402人至省级救治中心

  专家指导救治51次

  成功救治895人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李金波整理)

  制图/孙发强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