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 | 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海南应探索利用好南海资源

  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

  海南应探索利用好南海资源

  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上,科学家发表演讲。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实习生 陈巍巍 摄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人类天生向往海洋。蔚蓝深沉的大海隐藏太多奇幻谜团,等待人们探索和发现。人类如何利用新技术认识海洋?

  8月23日,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之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上,来自海洋资源研究、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科学家,围绕智慧海洋生态、海洋探索与海洋资源开发等话题,分享其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人类探索的步伐

  必然走向海洋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海洋?”在论坛现场,当一位听众抛出这样的问题后,得到了一句坚定的回答——“因为海洋正是人类未来的开发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难题,我们的出路之一就是向海洋拓展活动空间、向海洋要资源。”论坛上,夏威夷大学热带亚热带渔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昌盛(音译)表示,海洋中蕴含渔业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不仅能解决人类的食品需求,更能为医学研究、新型材料研究等众多领域提供宝贵线索,可以说,人类探索的步伐必然走向海洋,掌握海洋便是掌握未来。

  对地处南海之滨的海南而言,探索海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正确地探索、认识南海对海南来说具有政治、经济、生态保护和科研等多重意义。”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傅鹏程在论坛上表示,海南具有面向南海的区位优势,探索南海,利用好南海海洋资源至关重要。一方面南海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能够为海南提供发展动能,同时海洋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经济有效增长。

  然而,目前而言,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海南仍存在资源开发较粗放,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傅程鹏表示,只有正确探索、认识海洋,对于海洋资源有了精准的了解后,才能真正地去使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化为生产力。

  “在这两天的论坛中,我充分了解到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也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当地开展交流合作。” 李昌盛表示,期待能够和海南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海洋课题,“独行快众行远,通过多方的协作创新,共同探索海洋无限可能。”

  “千里眼”“顺风耳”

  将帮人类视听海底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上天和入海被视为人类探索步伐的终极梦想。下海的难度其实一点都不亚于上天。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人类目前已经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大海海底仍是未知。

  “探索海洋的难度极高。”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曹文武介绍,由于深海巨厚的水体和海水对光线的吸收作用,探索难度非常大。打个比方说,在海底打一个手电筒可能只能看到周围几个平方米,还有就是海洋的平均深度有3800多米,任何探测设备要到海底去探测,必须要高度密封,不然海水渗漏,很多用电的元器件便无法使用了。

  “利用声纳,我们可以‘听’见海洋。”曹文武表示,声纳系统相当于水下的“顺风耳”,广泛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分类、定位、跟踪等领域。

  “善用新技术去探索海洋,将让人们更好地认知海洋、经略海洋。”在现场,傅鹏程向在座嘉宾分享了其团队目前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认识南海、了解南海。

  “想象一下,像好莱坞大片的场景一样,当你戴上一副眼镜,便可看到千米深海下的暗礁、砂石和自在穿梭的海洋生物,这样的体验不亚于拥有一双‘千里眼’。” 傅鹏程介绍,其团队研究成果可视化海洋模型所做的便是收集、分析和处理海洋大数据,将其仿真输出成为可视化画面,让人们通过模拟真实的画面,去认知海底,开展决策。

  傅鹏程表示,探索海洋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使命。海洋占了地球的三分之二,调查利用深海资源是整个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探索海洋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非常享受,人们能在海洋中发现与陆地截然不同的美景。“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关注海洋的价值,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报三亚8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