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新中国史是营养剂和清醒剂

  党史、新中国史是营养剂和清醒剂

  ■杨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强调党史和新中国史是“记载我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百科全书”,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好的清醒剂”。他要求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13年6月,他进一步强调,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应该说,每一个政党都有成立时候的愿景,即“初心”。但是,主观上的“初心”与客观上的“使命”未必始终相一致。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就体现在“初心”与“使命”的一致性上。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正确的历史主题和历史方向。

  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史是几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领下、同一追求驱动下始终不渝的奋斗探索历程。这一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第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自成一系、理性成熟的文明。欧洲爆发工业革命之前,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在文化、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诸方面具有优势,造就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并慢慢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处于这一变局之中,中国面对的是经历“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拥有“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挑战。

  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中,中国堕入任人宰割的深渊,“蚕食鲸吞,瓜分豆剖”。同时,面对西方文明,中国慢慢从“天朝上国”的封闭意识中警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一旦意识到自身文明衰败和落后,中国人就会感到痛苦异常,民族屈辱感也特别强烈,就会不约而同地向往着文明复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第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中国共产党确立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里的“开天辟地”,就在于中国革命从此找到了能够正确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这一“开天辟地”伟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理想信仰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

  我们党所要代表的人民利益是历史的、具体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把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是先进性和人民性的生动体现。

  第三,“铲地基”: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铲地基”从1921年中共正式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四,“起房子”: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革命胜利后,主要任务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基础上,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特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