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杰帮助村民治病。省肿瘤医院供图
儋州市南丰镇尖岭村自打来了一位“扶贫书记”,村民可开心了。他不仅手到病除,解除百姓身体上的疾苦,还不负使命,帮村民治疗“穷病”。这名“扶贫书记”叫杨世杰,是海南省肿瘤医院康复科的医生。
据说,杨世杰一手针灸“绝活”小有名气,诊室墙上也是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靠着这手“绝活”,杨世杰将“扶贫诊所”开到尖岭村,为村民治疗身体病痛。同时,他肩负扶贫使命,找出村民思想“病根”,对症“治疗”,激发出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带动该村建立食用菌基地,并做起电商,逐步走出一条致富路。
“扶贫书记”开“扶贫诊所” 帮助村民治病
2019年5月21日,杨世杰被派驻尖岭村担任“扶贫书记”。上任当天,杨世杰就在村里“出名”了。
在与村班子成员见面时,一位廖姓村干部右手护着腰,弓着背,十分痛苦地用左手跟他握手。杨世杰一下子就看到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廖1个月前干活时扭到腰,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好,越来越严重。
杨世杰赶紧让老廖坐下,认真细致检查后,掏出银针,当场就“扎”上了。半小时后,老廖就挺直了腰杆,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了,起、坐也基本恢复正常。围观的村民惊呼“神医”,自此杨世杰尖岭村的“扶贫诊所”也开起来了,他工作时间下地劳作,中午、晚上帮人扎针治病,每天找杨世杰扎针治疗的村民络绎不绝,甚至连那大镇、周边村子的人也赶来求诊。
杨世杰(左一)与村民一同劳动。省肿瘤医院供图
村里一位姓吴的大嫂,多年前头部莫名出现剧痛,头晕脑涨,几乎生活都不能自理。原本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因为四处求医治病,变得异常贫困。
杨世杰了解到吴家大嫂因病致贫的情况后,开始帮助她家脱贫。同时,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她针灸治疗。一个月后,吴家大嫂头疼病解除了,不仅不用每天花钱吃药,还能下地干活、割橡胶挣钱。
家庭窘境随之改变,原本就勤劳的两口子,对生活重拾信心。他们瞒着杨世杰到那大镇花钱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他。杨世杰被村民的淳朴感动,但又不希望百姓花“冤枉钱”,这事以后,他定下一个规矩:谁也不许送锦旗。
扶贫先找思想“病根” 对症激发内生动力
身体上的疾病好治。但作为“扶贫书记”,杨世杰真正的目的,是要解决村民的“穷病”,他深知肩头的责任重大。
据了解,尖岭村人多地少,资源贫乏,8个自然村落,有200多户贫困户。杨世杰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寻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
在杨世杰的努力下,6月5日,由海南著名爱心企业家、海南第一投资控股集团总裁蒋会成先生和海南安徽商会、长江商学院海南校友会等共同捐资200万元,采取合作社模式,利用橡胶林地,建起了尖岭村第一个扶贫食用菌基地。
然而,食用菌基地建成后,有的村民却因为懒,不愿干农活。村里有一对陈氏兄弟就是这样。中医讲究标本兼治。杨世杰心里明白,要帮陈氏兄弟们脱贫,首先得去除思想上的“病根”。
杨世杰主动跟陈氏兄弟“套近乎”,给他们讲自己从一个贫苦农家孩子走到今天的故事,讲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每天一早,杨世杰就去敲他们的门,带他们到食用菌基地一起清理林地、管理食用菌木耳、喷洒食用菌菌棒等,言传身教感染他们。
久而久之,陈氏兄弟改掉了坏毛病,成了食用菌基地种植管理能手,每月能挣到一份不薄的“工钱”。兄弟俩把酒也戒了,把食用菌基地分红的“收入”全都积攒起来,盘算着翻新房子找媳妇。
不仅如此,兄弟俩的转变,带动了一批人的改变。食用菌基地日渐红火,村里年轻人还自发组成了电商团队,推广当地特色农副产品。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8月30日讯(南海网记者 任桐 通讯员 梁山 陈琳)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