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绿洋村工作队队长符策育带伤工作。东阁镇供图
“自从上级派了乡村振兴工作队,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的钱包鼓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村民笑容也逐渐多起来了……”乡村振兴工作队带来了致富经,让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文昌东阁镇村红星村党总支书记符永实逢人便夸这些驻村干部。
像红星村这样“撩起裤脚下得了田、扛起锄头上得了山、拿起方案干得了项目”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在东阁镇还有17支,他们的进驻给每个村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新时代美丽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村庄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根治“病情” 走村入户找贫困源头
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龙锐与贫困户谈话,了解情况。东阁镇供图
“红星村委会下设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162户,总人口668人......”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龙锐在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走村入户的情况,为了拿出“根治”贫困的良方,乡村振兴工作队进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村入户摸清情况,找准贫困源头。
一本工作记录本、一支笔,就是队员们每天出门的装备。白天,队员们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村民一道聊家常,详细了解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共同商讨脱贫良策。晚上,他们还要把村情民意等信息汇编成册,建立村级档案。
通过入户走访,队员们发现,截至目前,红星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41人,有9户38人脱贫,2018年新纳入1户3人当年未实现脱贫。
经过1个月的走村入户,东阁镇54位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也遍访了全镇2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写出了村级脱贫计划书,切实做到因村、因户施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红星村委会流坑共享农庄。东阁镇供图
在走村入户期间,队员们发现,没产业、没技术、没渠道是制约东阁镇农民致富的根源。知道了原因,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大力引导村民发展壮大百香果、香米、板栗地瓜等特色产业,把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种植,用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努力下,凤头村、红星村这些昔日的贫困村,每一个村都有了自己的产业,东阁镇建有百香果、板栗地瓜、香米等种植基地,这些基地成了当地可复制、可推广、接地气、服水土的种植示范基地,对辐射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星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东阁镇供图
现在走进红星村委会流坑村,环村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村道、篱笆内绿色蔬菜、统一风格的琼北民居、古朴精美的民宿组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成立了‘晨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了原生态绿色品牌,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了。”符永实开心地说道,村民富了,村里用上了光伏发电,村级道路更加宽敞,旅游设施得到了完善,在劳作之余,大家还办起了各类文艺活动,村里一片欣欣向荣。
东阁镇每一个村都更美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一切的变化都凝结着所有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汗水。当前,东阁镇已经进入了年度脱贫攻坚冲刺阶段,54名队员正全力以赴,以百米冲刺的干劲、过硬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抓实、抓细、抓好脱贫工作,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年度脱贫工作任务。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文昌8月30日消息 南海网见习记者 钟圆圆 通讯员 杨雅)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