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最严校规”的讨论,不能止于简单的是与非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

640.webp.jpg

  近日,山西范亭中学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校方表示,这些措施学生认同,将会长期执行。

c8177f3e6709c93dccc4169ae590a3d9d00054df.jpeg

  图为山西范亭中学。 王斌田 摄

  【砸手机、剪头发……粗暴管理的“底气”从何而来?】

  两个“一定”,透出了这名校长采取“雷霆手段”的决心。尽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有一定要求,但见到手机就砸烂泡水,不许女生留稍长的发辫等粗暴做法,却得不到任何规范文件的支持。很难想象,这名校长竟然能够如此有底气。

  这中间,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坚持认为各种粗暴做法是“为你好”,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因。在校方看来,任何有可能导致学生分心、走神、涣散注意力的行为都是无效行为,也都在禁绝之列。手机自不必说,飘逸的头发、带有个性色彩的服装,以及其他如男生女生的距离等,都会被视为逾矩,而被严加防范。

  实际上,以相对粗暴的手段严厉管束学生,在不少地方的中学,已经成了一个“光荣传统”。校方将这些管束美化为“为你好”,默认的前提就是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往往管不住自己,不能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而外部的干预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抵达这一目标。遗憾的是:这样的观念并不能得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支持与肯定。

  此外,校方的底气还来自于家长的加持。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于是,一些学校的校方便借着这种心理模糊了家校边界,从家长那里取得了肆意“管教”的授权。因为有家长在背后撑腰,这些学校便觉得自己有了“尚方宝剑”。但不论家长是真的支持,还是出于一种不得已,学校动辄砸学生手机的粗暴手段都不可取。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死抱着“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套路不放,唯恐外面的世界跑到校园里跟老师抢夺孩子,未免太过僵化拘泥。耽于手机当然会影响学习,但也未必要走极端,动辄锤砸水泡;过于留意外表或许会搅动情思,但青春期的冲动又岂是只靠不许女生留长发就能消除的呢?

  校方动不动把“家长怎样想”挂在嘴边,看似有理,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家长固然是学生的监护人,希望学生未来发展好,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在家长的许可下粗暴干涉学生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内的自由。在砸手机等不合理的“禁令”方面,学生应该有权维护自己的个体权利。(中青评论 斯远)

  【手机进校园“一概销毁”实属不当】

  该校出台严规,尤其是对屡禁不止的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且玩手机这一难题,想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这个初衷可以理解。然而,即使发现学生违规把手机带进校园并使用,也不能采用粗暴手段“一概销毁”。就算学生报到前,学校与家长签订了那份关于《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的协议,也不能成立。

  更令人费解的是,该校校长贾福民称,“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长期抓下去……”可是,如果非议不断,涉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别的不说,仅对违规带进校园的手机“一概销毁” 这一条,就必须就以纠正——出台“最严”校规,也不能侵犯学生的权益,任何规章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因为破坏他人财产的行为被法律所禁止。从中可以看出,该校在整治学生使用手机上,并没有考虑周全,显得简单粗暴。可见,该校对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的权益不受侵犯之规定,显得很无知。

  其实,互联网时代,哪怕是学生,使用手机也已成趋势。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分玩手机确实不合适,应该适当加以限制,尤其是在学校上学期间。不过,就中学生来说,也不能搞“一刀切”。学生手带手机进校园,未必就会过度玩手机,可能还有与家长保持联系,接送自己方便,或者其他用途。退一步讲,就算不让学生带手机,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也是比“一概销毁”更妥当?

  由此,手机进校园“一概销毁”实属不当。不客气地讲,这暴露出该校在管理上显得无能。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绝非采取简单粗暴方式的场所。学生需要严管,尤其是在高考期间,但如果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那就绝不能允许。希望该校尽快纠正错误,以更恰当的方式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四川在线 刘天放)

  【“最严校规”有温度更应有制度】

  不可否认的是校方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孩子能够远离“手机依赖症”,不让手机成为学习上的“负担”,自然需要一些霹雳手段。不过,严格管理学生,不能只有对学生好的初衷和出发点,这样的管理虽然有温度,但是却并不能真正地温暖人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学校出台的规定,该校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该校一名女生说:“学校出发点是特别好的,它是为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就连学生自己也认识到手机的危害,看到校方在管理学生上的善意。手机对于学生而言,的确会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中,不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但是并不是说约束他们使用手机,就需要采取“销毁”的方式,把他们的手机没收,交与家长管理也未尝不是好办法。

  再者,这样一言不合就“销毁”的方式,或许初衷是好,但是还有可能触碰学生的合法权益,容易踩上法律的红线,这样的严格管理显然就存在尺度把握欠佳的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应该多一些智慧,多一些理智,而少一些粗暴。所幸,学校在听到这些“声音”之后,不仅重视,还积极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更合理地管理学生。

  最后,“最严校规”最需要得到的是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期间远离手机的自觉,才能够在符合制度规定之下,让关爱学生成长更有温度。(四川在线 婧蓝)

  【“最严校规”的讨论,不能止于简单的是与非】

  这种协议是否合理合法有待商榷。首先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环境下,学校无疑更有话语权,是不是因此才催生了这种表面公平的“霸王条款”?

  其次,大家都知道,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手机是学生的私人财产,违反校规就销毁手机是否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学生玩手机影响学习的确不假,屡禁不止也的确令人着急。但也应该看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无论是从遵守法规还是本着教育宗旨来考量,学校都应该在制定校规时,不仅使之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也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仅仅因为追求更好的管理效果就销毁手机,这种管理方法还能得到不少人认同且“将会长期执行”,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如今,离不开手机的人越来越多,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更容易沉迷其中。关于手机禁止带入校园的讨论非今日始,而学习的重要性、校规的迫切性都使得学校与手机格格不入。近年来,各地都曾有学生因持有手机被学校批评乃至被开除的事例。因此,范亭中学这个新闻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手机之战总会引发舆论关注,说明某些教育问题长期存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关于手机与学习引起的教育矛盾依然难以调和。诸多的矛盾与无奈,都在这简单而粗暴的销毁声中试图求解,也自然引起叫好或抨击的舆论喧嚣。

  教育改革,道阻且长,如何纾解应试教育下的整体焦虑,如何均衡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如何给教师减压、给学生减负,“最严校规”的讨论不能止于简单的是与非,而应该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燕都融媒体 斯涵涵)

你怎么看?

  来源:中新网、四川在线、中青评论、燕都融媒体(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