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灯痴”老人王福和:收藏近千珍贵灯具 无偿捐建灯博物馆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大家都知道海南有位“灯痴”老人,没错,那就是我,我叫王福和,今年62岁,是一名老电力工人,也是一位民间收藏发烧友。我这大半辈子都在跟“电与灯”“光与亮”打交道,所以我最爱收藏的也是各式灯具。

  我爱收藏的习惯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直在海口供电所(现海口供电局)工作,他一直都很喜欢收藏电灯,很多老物件都好好地保存着。在父亲的感染下,我们全家都很喜欢收集老物件。以前那个年代娱乐方式很少,收藏电灯就成了我们家最大的娱乐活动。当时我们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所以有点能力去收藏这些。

  20世纪70年代,王福和在海口供电金江变电站使用载波电话。讲述人供图

  这50多年来,我收藏了近千盏各式各样的灯,都是通过各种渠道,从全省各地收集来的,有时候请朋友吃一顿饭、送邻居一袋米,就能换来一件心仪的宝贝。我非常宝贝这些藏品,每次搬家,都要用旧报纸把一盏盏古灯包裹好,放在纸箱里,分批保存。

  20世纪70年代初,王福和(左三)与知青们在海口公园合影。除了收藏,拍照也是当时王福和的一大爱好,所以保存下许多当年的照片。讲述人供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老旧的东西都没有了,我是想能尽力保留的就尽量保留下来,讲给大家听,不然遗失了想找也找不回。对我来说,收藏灯具就是传承海南关于灯与电的文明。如果这些物件没有人收藏,就会在历史的演变中渐渐消失,后人也无法了解更多光和电的文化。

  你们知道吗,灯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南历史文明的发展。比如海南特有的海棠树果子灯,多以青蛙为造型,这是因为自古以来,青蛙就有“吉祥”的寓意,而采用“一叶有蛙”造型的谐音,意味着这是对一个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过去人们多以务农为生,对蛙的崇拜也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的愿望。因此,海南人民经常用青铜制作蛙形灯。

  王福和与海南特有的海棠树果子灯,这种灯寄托了人们对一个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讲述人供图

  收集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盏“元宝形防风防水油灯”,它是海南人经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一个有力证明。这种灯是以前南海商船的航行用灯,形似元宝,它在腹部开有一个小孔,灯盏就从这里放入,这种造型让这盏灯有了防风防雨的功能。这种灯以前很常见,但现在都找不到了。我是在南渡江边一个荒废无人的古村里找到的,原来我以为它是厨房里存放东西的器物,没见过,但又不舍得丢掉,就带了回来,跟很多专家细细研究后,才确定它是一盏南海商船专用的照明灯。后来又经海口市收藏协会鉴定,这盏灯的出产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王福和收藏的“镇馆之宝”——元宝形防风防水油灯。讲述人供图

  去年,我将收藏的近千盏灯具毫无保留地全部捐赠给海口供电局,成立了灯博物馆。这盏“元宝形防风防水油灯”就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有一位富商,想用一辆高档汽车交换,他跟我说,随便指名,想要什么样的汽车都可以。但我说,这些灯就像是我的“孩子”,难道有人肯卖自己的孩子吗?

  我曾经在家里存放近千盏灯具,隔段时间就要全部拿出来擦拭、保养,并不轻松。现在,看到空空的置物架,心里有时觉得空落落的,所以每次灯博物馆开放,我都要早早去到灯博物馆,去看看自己的“孩子”。

  灯博物馆内,这是王福和收藏的海南第一盏电灯。这是一盏白色琉璃罩铜质电灯,灯罩宛如白玉,1914年在海甸河亮寮小岛第一次被点亮,至今尚可通电,非常珍贵。讲述人供图

  捐赠灯具时,很多朋友都问我,老王,你怎么把自己的命根子都捐出去了?其实,捐出去后我虽然想念,却不后悔,经过前几年与癌症赛跑的生死考验后,我总是有一种紧迫感,总是在想,“如果哪天我走了,这些灯怎么办”?

  捐出去,是为了帮这些灯具找一个好的归宿,希望它们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向更多的人展示海南光和电的文化,也希望这些文物能够更好地保存流传下去,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海南的光与电的文化。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收藏是一种娱乐,但是渐渐地,变成了一份责任,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藏品传承下去,绝不能让它们断送在自己手上。现在,我还想把这些古老灯具的故事写出来,让它们的故事流传下去。我正在和很多同事一起编写海南电与灯的历史,用实物讲古,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海南光与电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王福和(左一)与同事们在海口供电金江变电站工作时合影。讲述人供图

  时不我待,期待着我的“痴心壮志”实现的那一天。

  讲述人:王福和(海口供电局基层变电站的老员工,2017年7月被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优秀收藏家”称号)

  讲述时间:2019年8月30日

  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