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高校教室安装“人脸识别”:对学生有益吗?

  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

  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

d4628535e5dde711c960686b1550ae1e9f1661c5.png

中国药科大学教室的人脸识别系统 直播南京视频截图

ac345982b2b7d0a263f5dfe87850160c4a369ac8.png

学生“刷脸”通过人脸识别门禁 中国药科大学公众号 图

此举引发热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

看媒体怎么评说↓

  【高校人脸识别防逃课,“管理本位”还是“教育本位”?】

  这套系统并不新鲜,有些地方叫“智慧课堂管理系统”,而有些地方则有一个更文艺的名字,叫“课堂呵护系统”。但从此前的报道看,安装这种系统的,多是中小学教室,大学里还不多见。该高校的试点,可能走在了前列,所以一经报道就颇受关注。

  面对质疑,该校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回应:“为了(敦促)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还表示,该校之前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该观点在高校管理者中颇具代表性。我有一次参加某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有信息化专家在会上兜售这种管理系统时,我注意到会场上反应明显分成两类,在座的教授多半不以为然;而管理干部大都难掩兴奋,好几位都力主学校尽早实现这套系统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

  会场上两类群体明显不同的反应,我觉得颇堪玩味,在当下的环境里,高校从事学生管理的干部压力大、任务重,他们多半已经形成“管理本位”思维,力求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约束,保证不出事、自己不担责。

  他们自然对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的管理措施情有独钟。但长此以往,管理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目的,而管理本应该服务的目标——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学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复杂多样的需求,则可能异化为一堆冷冰冰的数据。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对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充满了期待,但对教室里安装这样的管理系统,我充满了疑惑。我觉得这样的“智慧课堂”缺少智慧,这样的“呵护”有违教学规律。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以学生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为前提,在相对开放活跃的环境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至于校方“不会侵犯隐私”的说法,恐怕也不无可议之处。管理系统的数据如果只用于教师和管理人员掌握学生动态,或许并不侵犯隐私。但系统把学生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纪录在案,会无形中增加学生个人相关信息泄漏的风险。

  值得一说的是,教室固然属于公开场所,但毕竟有别于街道、广场,教学楼走廊、教室门口安装摄像头或许有助于安全,但室内纪录一举一动的摄像头是否合理,本身值得商讨。

  大学生大多已成年,时刻被监控势必引起不适,我建议主张在教室安装这种系统的学校管理部门反躬自省:给办公室安装这样的管理系统,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自己是不是愿意在其中工作?做一下这样的换位思考,可能会增加我们一项决策的合理性。(新京报微博 王天定)

  【人脸识别技术 不能用来“捆绑”学生】

  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考勤,还可以发现和捕捉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激励和鞭策大学生回归自己的角色定位,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学生们即使身体留在了教室,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思考,或许只是装装样子。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过渡,一个课堂上的学生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两百人,学生们缺乏足够的机会和老师们互动交流。一些教师对教书育人缺乏足够的敬畏和价值认同,只将课堂教学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水课”即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捆绑住了学生们,又怎么去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喜爱呢?

  那些潜心教书育人、真正懂得学生们所思所想的好老师,会让枯燥的理论、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只有塑造更多的“金课”,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当“金课”足够好、足够多,“逃课族”和“低头族”自然会越来越少。

  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信心的老师,对考勤并没有那么在意,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自己的课程足够好,学生们自然会喜爱。少数老师对考勤如此在意,或许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逃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太多导致课堂“太难看”,从而让自己丢脸、面上无光,至于课堂教学的成效究竟如何,他们并没有多么关心。

  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改变,应该助力学校和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给师生“减负”,激活课堂教学的活力,而不是用来捆绑和约束学生们。在学生们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水课”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抵触与不认同。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变革,让技术手段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改变,只有打造更多“金课”,才能赢得学生们的喜爱。(北京青年报 杨朝清)

  【教室安装“人脸识别”凸显智慧管理】

  腾讯教育——麦可思公布的《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有近8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主要是聊天和刷社交媒体,以及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者听音乐等娱乐。许多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交给了手机。大学生们在课堂上长时间地玩手机,必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严重破坏和影响。

  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顺应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找到了破解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等问题的有效路径,凸显对智慧管理方式的运用。

  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化程度高。教室里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学生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记录下来。

  人脸识别系统能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和高保真的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几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后,大学生将无法实现逃课和“替同学答到”。人脸识别系统仿佛是一个极其认真、不知疲倦、无处不在的监管老师,时刻督促和提醒大学生们上课时保持专注和认真。有了人脸识别系统,许多学生晚自习后都不敢玩手机太晚,以避免第二天上课时打瞌睡。人脸识别系统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校有学生担忧此举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实际上,对于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学生隐私的说法,学校之前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智能化、便利化、高效化,益处多多。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可推而广之,推广到中国药科大学的所有教室,推广到全国的所有高校,使其充分发挥智慧管理的作用。(天府评论 向秋)

timg.gif

你怎么看?

  来源:新京报微博、北京青年报、天府评论(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