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行 | 东方:刷新村庄颜值 提升百姓福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市县融媒行——东方宣传周

  今年以来东方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刷新村庄颜值 提升百姓福祉

 

  东方市新龙镇街道干净整洁。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陈元才 特约记者 彭珊珊 摄

  ■ 李金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今年以来,东方市结合“六大专项”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工作,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东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今年3月,东方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19年东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以“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为主题,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整治规划体系,在全市各乡镇各地区大力开展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道路、建立长效机制“三清两改一建”的村庄清洁行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东方市大田镇乡村公路新貌。

  村庄内外兼修 颜值越来越高

  “家里的卫生我们会自己打扫干净,不给村里的保洁工作增加负担。在公共场所见到垃圾也都会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无论是人们的观念还是村庄环境,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东方市新龙镇下通天村村民符玲在谈到家乡变化时激动地说。

  下通天村是东方市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日前,笔者走进下通天村,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环村路,整齐罗列的小洋房,瓜果飘香的庭院……下通天村的高颜值令人心旷神怡。街道两旁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组成了一条条以教育、宣传、美化、警示于一体的文化长廊,体现了村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为打造美丽乡村,下通天村实施有效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引导村民自觉打扫门前屋后卫生,建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据了解,下通天村村“两委”把“门前三包”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在每户村民家门口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引导村民自觉做好庭院卫生,运行长效机制。同时,下通天村常设6个公益性保洁员岗位,按照“三定”:定区域、定时间、定标准的原则,分上午、下午清扫,基本做到村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每一条巷道都有监管人员到位。”下通天村党支部副书记符美光说:“我们村的环境卫生会越来越好,希望能有效地保持下去。人居环境好了,村民生活才会更好。”

  在建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同时,近年来,下通天村多方筹措资金600多万元扩建进村道路7000多米,并安装路灯100多盏,种植党员林2000棵,还新建1个群众休闲广场。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6年,下通天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该村又荣获“省级文明村”,并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下通天村还被评为“海南省卫生村”。

  像下通天村这样“内外兼修”变美起来的村庄在东方市还有很多。据了解,为大力改善东方市乡村人居环境,东方市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能分工协同负责的村庄规划管理工作格局。同时落实资金保障,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拆除危旧房等工作支出。

环卫工人在打扫东方市新龙镇的街道。

  防止千村一面 打造特色村寨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福祉。今年以来,东方市着力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上,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防止千村一面。

  东方市天安乡长田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民族特色为主题对村庄进行改造升级,致力将长田村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村寨。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长田村注重合理规划、有序布局,将传统村寨民风融入其中,突出民族传统风格。走进长田村,只见一栋栋民房错落有致,路面干净整洁,农家庭院围墙别具一格,院内绿植丰富。花园般的村庄环境和畅通无阻的村内道路早已成为长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环境的变化也让村民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

  “改变特别大。现在走在路上或是在家门前感觉都特别干净。”长田村村民张莲芳告诉笔者,环境美了,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更舒心了。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长田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特色村寨正加紧建设当中。同时,长田村以党支部为引领,公司提供技术,贫困户为支撑,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花卉种植产业,使乡村在美起来的同时富起来。

  据了解,在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方面,东方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共享农庄、乡村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变农民为股民、农房为客房、农产品现货变期货、投资者为消费者,走“美丽生财”的路子,让农民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企业从中受益,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同时,完善农村公路、通村道路系统,加快危桥加固改造、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与公路养护,推进行政村连通成网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让农民出行更便利。东方市计划2019年完成135.35公里农村硬化道路工程建设,村庄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拓宽28.71公里农村道路。

  东方市新龙镇上通天村图文并茂的墙绘吸引来游人拍摄。

  设立“红黑榜” 增强卫生意识

  为了激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做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东方市创新采用“红黑榜”、道德积分等办法,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引导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南浪村是东方市东河镇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庄,黎族风情浓郁。日前,笔者走进南浪村,看到村道干净整洁,每条村道上都设有垃圾桶,道路上的保洁员正在做日常清洁工作,有的村民正在打扫庭院卫生,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看得见的美景背后是坚持不懈的治理。近年来,南浪村通过强化宣传增强村民卫生意识。通过党员率先净化自家的小环境,带动家家户户改善村庄人居大环境。同时,村里还专门聘请了贫困群众作为保洁员,对村庄道路进行保洁,并且通过禽畜村外圈养、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将庭院卫生纳入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评比等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据了解,“红黑榜”是东方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主要是定期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正、反两方面典型行为上榜公布。红榜聚集正能量,大力宣传村里涌现出来的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和文明行为;黑榜鞭策反面典型,公开曝光不孝敬父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等靠要”等不良行为。

  “庭院整治方面的门前三包制度,我们划分到每个干部,每天早上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以红黑榜形式公布,大大提高了村民卫生意识。”南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永伟介绍,村里的卫生越来越整洁,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也越来越多。

  随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东方市各村庄都相应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在邻里之间建立了环境卫生互助监督制度,广泛实行环境卫生村民评议和“卫生户”“文明户”“农村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创建活动,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东方市通过村庄清洁行动,使全市村庄村容村貌基本达到“干净、卫生、整洁”,实现村庄环境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打造生态、清洁、宜居美丽乡村。(本报八所9月3日电)

  东方市玉雄村:

  禽畜统一圈养乡村变美了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以前村里污水很多,动物粪便满地都是,没想到经过几个月的整治,环境卫生变好了,我们住着比以前舒服太多了。”9月2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东方市三家镇玉雄村,村民符元平对村里卫生环境的变化看在眼里,不禁为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庄点赞。

  四处走动觅食的家畜、随处排放的猪粪、污水横流的巷道……符元平介绍,过去的玉雄村,由于村民没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及卫生意识不强等原因,常常出现随意倾倒污水、散养猪牛等情况,“那时走在村路上,常常能闻到异味。”

  转变发生在今年2月份。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了玉雄村后,为该村量身制定了一系列的振兴工作方案,其中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整治人居环境。“玉雄村环境卫生差的情况一定要改变,不改变就无法谈下一步的发展。”玉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黄平说。

  然而,玉雄村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开始开展得并不顺利。首先要解决禽畜散养的问题,而这意味着要改变村民持续了多年的习惯。很多村民对此并不支持,虽然嘴上答应着要圈养禽畜,实际上却仍旧放任禽畜四处走动。“他们很多人认为,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养的,为什么从他们这里开始要改变,并且散养的禽畜口感更好。”黄平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玉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开始轮番入户作动员,特别是针对人畜混居家庭,做了大力宣传。同时,村里修建了饲养场,进行统一圈养,为人畜分离提供条件。慢慢地,有一部分村民开始接受统一圈养的模式,自家院内、门前的卫生干净了,居住环境也更舒心了。而这部分村民也成为了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宣传员”,主动向其他村民进行宣传。经过不断的思想动员,目前,玉雄村已经完全实现了人畜分离。

  对于巷道污水乱排放的问题,玉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也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厕所危改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把污水引流排入厕所;鼓动村民参与“门前三包”,杜绝倾倒污水的情况出现;在村里划停车位,做到车辆入位停放;发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整洁行动,全面清理村道和公共区域乱堆乱放的杂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和大力整治,如今,玉雄村以干净整洁的新貌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村子变美了,村民笑开颜。“谁说玉雄村不能变美,大家一起努力,居住环境就美了!”符元平说。(本报八所9月3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