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厕所革命”黑榜 | 陵水光国村:村民露天“方便”不方便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黑榜

  陵水光国村:村民露天“方便”不方便

 

  陵水光国村胡姓村民家的简易厕所。本报记者 梁君穷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方便”只能到山林里,这有多么不方便。

  9月3日下午,热带低压带来的降水使山路变得湿滑,经过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镇墟,再向北走7公里山路,海南日报记者来到群英乡光国村。“大哥,您家的厕所在什么地方?”离村委会办公楼几百米处,海南日报记者询问一位坐在自家屋檐下的黄姓村民。

  “就在那边,槟榔树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海南日报记者看见了用水泥砖块砌成的“厕所”。走近一看,“厕所”墙差不多与人齐高,没有屋顶,地板上长着湿滑的青苔,而且没有门。走进去发现,除了角落有一滩黄色尿液印记,里面连便池都没有,更别说水龙头之类的设施。

  看出了海南日报记者的疑惑,该村民赶紧补充道:“这里是上小便的地方。我家没有可以上大便的厕所。”

  “那你和家人大便怎么解决?”海南日报记者直接问道。村民回答得也干脆:“就跑到后面山上解决了。”他手指的方向,是屋后草木葱茏的山坡,“得走100来米吧,有时候虫子特别多,像现在这样下雨就只能撑着伞去,衣服很快就湿透。”

  在他的带领下,海南日报记者在他家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几家瓦房安排得满满当当,确实没有可用来作厕所的地方。他家的客厅里贴了许多奖状。“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上职高了,女儿还正在上初中,孩子们回来也都是跑到树林里上厕所。”

  该村民说,村里贫困户危房改造的房子都有了新厕所,但自己没被列为贫困户,因为孩子上学、赡养父母等原因没有钱自己修建新厕所。

  该黄姓村民上山如厕的情况是否为个例?“我们‘方便’是到山上找个没人的地方。”在光国村祖天村民小组,一位正在劈柴的村民说。但是其实距离她家约200米处,就有一处修葺一新的公厕,在公厕内可看出附近有村民常来使用。

  海南日报记者继续在村内走访,发现贫困户危房改造后的新房子、村民自行修建的楼房,基本上都已配套了厕所,但厕所污水管网并不完善,多是经过自家的化粪池后直接排入洼地或水沟。此外,仍有少部分村民家中厕所简陋,他们仍然选择到山上“方便”。

  “我原来盖楼房的时候没有修建厕所,去年我就在自家后面建了个厕所,花了3000多元。”一位胡姓村民说。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他家的厕所由几块铁皮板搭建而成,顶上漏风,地面湿滑。“我这已经比很多村民家的厕所要好了,他们有的还日晒雨淋跑到山上去呢。”该村民笑道。

  (本报椰林9月3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