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我认识一位1939年出生的老太太,她苦了大半辈子,年少时经历过动荡岁月,40多岁时丈夫病逝,独自一人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撑起一家人的希望。那时,她的梦想,就是顿顿吃上大米饭。
我是秦文庆,这个人是我奶奶。现在她变成了一个精神矍铄,整天乐呵呵的老太太,给东家拿点米,给西家拿点盐,隔壁邻居红白喜事都会去帮忙,脸上没有丝毫苦难留下的痕迹。
秦文庆的奶奶,摄于1986年。
有一个老头,出生在1962年。在那个年代,他14岁就跟着师傅学泥水工,挨打挨骂没有一分工钱。20多岁时,凭着学到的手艺在十里八乡帮村民盖瓦房挣钱,可这点微薄收入只够他养活七口之家,却无法为孩子们提供很好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上学,他选择和妻子远走他乡,外出务工,只剩年幼的儿女与年迈的母亲留守家中。年轻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陪着儿女们成长,但他几乎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岁月,他很愧疚,同时又很欣慰,他的孩子们有三个考上大学,毕业后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帮助家庭摆脱赤贫状态,奔向小康。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现在将近60岁了,别人见了他还恭恭敬敬地喊他一声“秦师傅”。
我有一个哥哥,1984年出生,年幼时父母不在身边,常被同龄小孩嘲笑为“没妈的孩子”,他带着弟弟妹妹,帮奶奶做家务。初中毕业时,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把读书机会留给弟弟妹妹,他选择出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他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在他离开校园的岁月里,弟弟妹妹们如饥似渴地求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个无私的人是我的大哥。我时常回忆起,大哥带着我们到田地里拾人遗下的稻谷,到田埂上挖车前草、荠菜背到集市上卖,换了钱买文具。我们欠大哥太多太多。
我,站在家人们的肩膀上,顺利地完成学业,毕业后跟随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军人,退役后可以按着自己的路来走,没有包袱,轻装前进。今年7月我考上了公务员岗位,即将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秦文庆(前排左二)参军时与战友的合影。
这就是我们一家三代人,奶奶的梦想是吃饱穿暖,父亲的梦想是能陪在孩子身边,哥哥的梦想是能好好读书。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他们难以企及的梦想。
1991年,这是秦文庆一家五口的合影。
时至今日,随着国家不断强大,尤其是“三农”政策的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脱贫向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留守儿童的现象也将成为过去,再也不会有一个孩子因为贫苦而与梦想失之交臂。
1991年,秦文庆一家三代人拍摄的全家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一家三代人,沿着梦想的轨迹努力逐梦,生活越来越好,就像新中国70年的发展之路,一步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我们携手向着未来前进,与新中国共成长、共繁荣。
讲述人:秦文庆(东方市大田镇政府一名基层公务员)
讲述时间:2019年9月5日
南海网记者 陈望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