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加入更多合理智慧要素

  对于不同层次的智慧空间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智慧城市单元,根据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有选择地植入相应的智慧要素——

  为城市加入更多合理智慧要素

  近一段时间经常有政府和企业来找我们谈如何编制智慧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就是如何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内,也包括一个房地产项目或者产业园区项目中体现智慧化。其实只要我们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类智慧技术在城市领域里的应用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编制一个具体空间内的智慧城市方案时,还是有足够内容可以支撑的。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无数个智慧要素在城市中的系统应用。

  各类智慧技术碎片化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城市所有的空间中,已经是城市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把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基础单元,从家庭到建筑,再到社区或者是园区,之后所有空间单元的组合就是智慧城市。各类智慧技术碎片化的应用,已经通过市场作用渗透到城市所有的空间中,已经是城市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编制一个具体空间内的智慧规划,可能还是要从基础单元的应用开始着手。

  智慧家庭是任何一个城市或者社区最基础的单元。我们目前无法想象未来的智慧家庭还会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至少目前所涉及到的智慧家庭中的所有电器,都可以通过智慧的方式进行远程操控,甚至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人的活动规律和习惯,通过生物传感的检测,影响家庭用电的资源消耗,对健康作出智能判断。当然,未来的远程医疗和教育以及各项服务,还可以深入到家庭。在最基础的家用电器智能应用上,国际上已经有一些企业在探索电器的系统化连接和智能化管控。

  对于开发商来说,要加入智慧化的因素,只需要把各类家用电器通过系统化的管理,纳入未来的智慧家庭方案,做到这些已经是向智慧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然实现这些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独立能够完成的,需要与电器供应商开展深度的协作,或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调整设计理念和规划思维模式,甚至要进行开发团队人员结构的根本变革。

  智慧建筑,是智慧要素在无数个家庭空间和工作空间内的组合,除了要为每个基础单元提供智慧化的系统服务之外,也要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和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空间内植入智慧的要素。建筑建造过程中的智慧化,目前已经有一些开发商超前进行了实践。大部分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把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基础设施标准化,并直接进行智慧安装。目前看,在安全性上还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检验。但是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空间内,植入智慧要素,已经有了很多的尝试。例如,管道系统的感应监测系统,可以对管道安全以及管道流量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设置在建筑内的总控室来实现智慧管理。又如,门禁系统的智慧化,完全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再如,地下停车场,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停车和智能计费等。建筑空间内部各类功能性的安排,例如会议室、餐饮服务等,也可以通过智慧化的管理手段来实现。

  社区和园区以及地产空间的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也完全可以规划智慧的要素和内容。与家庭、建筑有所区别的是,加入了智慧的管控中心,就可以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对所有的家庭单元和建筑单元以及社区覆盖的空间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服务。可以利用社会化的智慧应用,把一部分服务开放给社会,开展智慧共享服务,实行开放的社区和园区以及物业管理模式。也可以在社区自身的空间内,建设智慧中心,连接空间内所有的智慧要素,为空间内部的需求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各类的智慧中心,例如城市的智慧治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治安管控中心、能源控制中心等。这些智慧中心的功能,通过大中心的系统化的整合和管理,可以实现空间内各类智慧要素的互连互通。

  要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重点是根据投入的不同,服务范围和空间的不同,以及收益的区别,制定合理方案

  编制一个具体空间项目的智慧城市规划,无论是在社区、园区还是地产物业,或者是在一个小城市,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成本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重点是根据投入的不同,服务范围和空间的不同,以及收益的区别,制定合理方案。毕竟收入人群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资金能力也不同,涉及的智慧要素也很多,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还得取决于需求。选择所谓的智慧要素,不一定开始就要高大上,而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基本的需求制定智慧要素的投入方案。可以设计1.0到N.0的过渡计划。切忌一蹴而就,造成投入的闲置,或因能力不足导致失败。

  所谓从1.0到N.0版本的变化,其实就是指采用智慧要素的多少、智慧要素整合的程度以及新技术运用对城市治理效率的变革。要求成本较低的智慧城市方案,可以采用最常用的智慧技术,除了已经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的一些诸如人脸识别、社区安防以及各种智慧化的服务项目之外,还可以采用适度的家庭电气化系统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和各类管道系统的监测管理、停车场的智能管理、各类智能的门禁管理以及有线的社区或园区公共空间的监控系统等。根据一个项目所需采用的智慧化方案的成本以及用户需求,提升智慧方案和规划等级,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智慧内容。例如提升系统化管理的水平,建立有线和无线监测系统的智慧中心,升级家庭的电器智能化系统管理的功能,增加物业的开放性网络社区服务,智能化的停车系统甚至包括机器人停车系统等。如果继续升级,还要涉及到智慧技术的深入研发和新技术的采用,包括智能化交通管理,基于网络应用的位置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依据空间位置或轨迹或偏好习惯提供相应服务等。

  编制智慧城市方案和规划,无论从一个具体的空间单元还是涵盖整个城市,基本方法就是对所有智慧技术信息的采集,利用各类智慧技术在城市的应用成果,根据分类规划到城市的不同功能和空间中。对于不同层次的智慧空间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智慧城市单元,可以有选择性地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植入相应的智慧要素。就像手机,价格不同,功能不同,技术含量也会有较大的差距一样。智慧城市也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版本,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各种智慧技术推广模式的竞争,各种智慧技术背后的金融和资金能力的竞争,最终是面对需求和消费者的选择来决定最优的智慧城市模式。

  只有把智慧城市的触角更多地伸向社会需求,只有把智慧要素的主体交给市场去竞争,只有考虑到智慧城市资金投入的可持续,并通过需求的反馈发现智慧技术的弱点,才有可能带动智慧技术的变革,智慧城市才能在不断升级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才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目标。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特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