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个确保” 百日大行动 | 文昌航天城起步区控规编制完成 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

  文昌航天城起步区控规编制完成

  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

  海南日报文城9月10日电 (记者李佳飞 见习记者余小艳 特约记者黄良策)海南日报记者9月10日从文昌市政府获悉,《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日前编制完成,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

  据悉,为加快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今年以来,文昌市组织聘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2院、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中国信通院等国内权威规划单位组成联合体,深入研究文昌航天城建设方向,明确产业定位,在省相关厅局支持和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组织编制了《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产业格局。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位于八门湾西侧,文城老城与清澜新城之间,规划范围约1.8万亩,包含八门湾西片区与航天超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片区。周边有文清大道、航天大道、滨湾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周边“五网”建设完善、交通便捷。

  空间布局方面,文昌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从大尺度单一功能集中的产业园,到围绕中央公园布局、功能复合的小尺度产城单元的历程,以及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经验,结合文昌规划用地实际情况,明确了“生态韧性、窄路密网,数字孪生城市、复合空间”四大规划理念,形成“一核两轴、四基地一中心”的空间规划结构,即以东西向的绿色廊道为航天产业发展轴,串联“四基地一中心”的产业空间载体;以南北向的滨湾路为城市功能发展轴,联系规划区与文城老城、清澜新城。

  在落实绿色生态方面,文昌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构建以生态绿环、绿心、绿廊、绿网为支撑的绿色空间架构,形成布局多元、布局合理的生态空间系统,力争将起步区建设成为一个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严守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航天城。

  文昌将在不改变规划区内农民身份的前提下,将区内搬迁村庄统筹安置于凌村河东侧接近农田的带型区域,根据意愿分别安排从事农业生产、服务业,妥善解决规划区内农民的搬迁、安置和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