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提桶卸妆”:出发点再好,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势

  一段老师提桶拦门为返校女生卸妆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只见一名男教师站在校门口,拿着毛巾提着水桶,在擦完一个女生的脸后,便将毛巾丢进水桶蘸一下,之后再擦下一个,边擦还边说:“ 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71295fba9cf753288791afea344c555c8431.gif

  短短一则视频,搅动着网络舆论。视频的学校回应表示,假期返校时许多学生化妆,这样一来,学生见一个学一个,如此管理还是为了他们好。

640.webp.jpg

  【“提桶卸妆”:不要再拿“为你好”说事了】

  化妆,本是几个青春期的女孩子追求美丽的小心思罢了,十几岁的孩子,看见周围各种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化妆品,不免会想着打扮自己,即便是我那不到三岁的小侄女,看见妈妈涂着的红色唇膏,也会想抓着往自己脸上划,追求美,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由的。

  还记得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吗?也是十二三岁的年纪,曾因为化妆染发,上了热搜,黄磊夫妇因此受到网友们质疑,纵容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而黄磊当时是这么回应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不分年龄,更和人品没有关系。”在成人的世界里,有美容院,有造型师,甚至有整容科助你脱胎换骨,大人们如愿地享受着“美”,孩子为什么就不行?

  然而该学校给出的回应是——学生上学浓妆艳抹,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容易走上歧途,学生家长表示赞成……在反对声中,该中学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反而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把柄,言辞中无不在表达着对偏远地区教育难行的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实际上不过是懒惰的借口罢了。

  一所学校,作为进行着系统教育的机构,有责任和义务规范学生的行为不假,但是校方采取这般“简单粗暴”的方式,毫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和尊严,表面上是改正了学生上学化妆这样的违纪行为情况,但实际上呢,没有给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一味地施压和控制,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二字的作用。

  真正的教育,是在于春风化雨,在于润物细无声。学校里留守儿童多,父母不在身边,作为和孩子有着最长接触时间的老师,是不是能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浓妆艳抹出现在校园里是略显突兀,那这时候的老师,不是要用一块抹布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注重精神层面的价值观教育,这才是真的“为学生好”。

  况且,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是远远落后于城市的,不能因为是偏远地区,就默认老师的威严只能靠强迫甚至体罚建立起来,默许这种行为。恰恰相反,偏远地区的教育,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给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丰富的精神食粮。

  说到底,确实教育不易,既要学生给力,又怕家长叹气,身上背着的是责任和道义,教给孩子的应该是精神、自由和勇气,不要只将“为你好”的旗号挂嘴边讲教育,只求今后且行且注意。(红辣椒评论 陈璐)

  【出发点再好,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势】

  厌倦“为学生好”这种说法,是因为此说法很遮蔽问题:学校“为学生好”,就一定是好的教育方法吗?人们再次想到了管理粗暴、僵化这些字眼。

  中学生年纪虽小,但也有人格尊严,他们知道拉着行李,被挡在门口,一条毛巾拂过脸庞这个事既不卫生,也“不太美”,所以才有学生掩面而去。有网友认为这不尊重学生、干涉学生自由,或许妨害自由的说法并不确切,但一个男教师对女学生提桶卸妆的姿势着实不美。

  2004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学生应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的确,校园中越发普遍的学生浓妆艳抹行为,污染了对青少年群体本应提倡的朴素风气。

  中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逐渐定型的过程。在如花的年纪,若因商业主义元素过度渗透,而在“热烈奔放”上走得太靠前,甚至丢掉朴实无华的纯真品性,跟风模仿“夜店风”“嘻哈风”,就需要引起重视。

  但是,教育者的担心,不能转化为管理方法的极端。用正确方法教育中学生保持“素颜”,既能检验教育是否开放包容多元,也能引导孩子在爱美的年纪,去正确地追求美。

  比如,学校可以在学业课程之外,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为孩子开设礼仪、仪容课程;或有学校逐渐对校服“动手脚”,把那些色彩单调、设计过于宽松、缺乏美感的校服“赶”出校园,为孩子设计兼具心理年龄和时代美感的校服等。引导孩子更好地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原本就是学校美育的主旨所在,如此才能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科学管理的双赢。

  当教育变成师生间你追我躲的“博弈”,教育本身的创造性光辉便黯然失色。虽然学校教师要处理很多问题,照顾很多学生,而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立个体,一个班级的学生更是复杂的集体。但教育本就是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如果学校无法正视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耐心,那么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大船又要开向何方?

  校方在回应此事时,表示“我们这里地区落后,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疏于管理”,但这并不能成为如今“提桶卸妆”的原因。地区落后恰恰需要的是观念超前,最终逐渐突破教育资源劣势下的狭隘理念。这样国家平衡教育资源的民生大计,才能有适宜落地的土壤。(中青评论 白毅鹏)

  【教育的爱能否再“温和”一些?】

  是谁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是谁曾骄傲宣称“美丽无罪,青春万岁”?在学校门口那一大桶超值“卸妆水”和老师手中那一条共享“卸妆巾”面前,任你“鬓云欲度香腮雪”也难逃“隔离粉底全消灭”的尴尬结局。

  按照学校的说法,因为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缺少正确的审美价值引导,所以才对学校三令五申的禁止化浓妆的规定“视而不见”,由此,老师“手动卸妆”之举不仅实属无奈,本质却还是一颗“恨铁不成钢”的爱子之心。此外,校方还强调,学生化妆的行为出现已久,虽然学校多次明令禁止,但依旧效果欠佳,虽然此次方法“有点过”,但“是为了孩子负责”。

  看到这,笔者不禁有两点疑惑。首先,校方是不是对“留守儿童”有什么误解?众所周知,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概念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儿童;况且,谁说留守儿童就一定是“缺少引导、缺少呵护、缺少教育、缺少阳光、缺少爱护”的典型了?又是谁“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给留守儿童贴上了“不懂审美”“价值取向偏差”的标签?留守儿童可不可以坚强乐观,自信懂事,爱玩爱闹?留守儿童可不可以热爱时尚、喜爱美妆、紧跟风潮?将留守儿童概念化、标签化、定义化,究竟是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还是学校的这份“良苦用心”过于迂腐沉重了些?

  其次,对于中学生化妆这件事是不是应该辩证的对待?时代进步之快,社会发展之迅速,使得社会民众的思想也越发多元化、开放化,过去“清水一洗、香皂一抹、毛巾一擦”的“常规操作”早已不在,当下,对于学生的“美学教育”已经渗透到多个层面,而“美育”的概念中,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大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恰恰是最最核心的部分。如此一来,“初中生不能化妆”的观念是不是早就应该被“淘汰出局”了?退一万步讲,就算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欠缺,妆容不合宜、浓妆不得体,那么作为学校而言,是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还是应该在校门口,众目睽睽之下,以一桶冷水、一条毛巾,简单粗暴的一擦了事?

  看上去,“提桶卸妆”的校方似乎也是一副“有苦难言”“不得已而为之”的形象,但若要再深究一层,哪怕是要对学生负责,就一定要采取在校门口当众卸妆的方式吗?能不能由老师在私下分别对她们“温柔提醒”,再给她们一次“主动洗脸”的权利之后,再来陈述自己“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的道理?毕竟,“化了个妆”和呵护青春期那一颗颗年轻却倔强、单纯又脆弱的“少女心”相比,孰重孰轻,应有论断。

  没错,作为学生“以学业为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学校在遵循教化的过程中,能否让教育的爱,再柔软一些,温和一些?(红网 安星予)

  【“提水桶卸妆”:不文明的方式无法导向文明】

  尽管校方已经对男老师做法作出回应,表明出发点是对孩子负责,学生家长也表示理解,但视频中男老师的方法仍然值得考量。当下许多学校都禁止未成年学生化妆入校,这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确有其必要性。但目的正确不等于方式正确,视频中的方式一不卫生,二不文明,一句“为孩子好”并不足以为之正名。

  一方面,给所有女同学共用一条毛巾卸妆,卸完之后直接在水桶中清洗,明显存在卫生问题,青春期的孩子皮肤敏感,如此方式极易感染;另一方面,男老师的卸妆手法粗暴,女学生人格不被尊重,难免留下心理阴影。所谓的“为孩子好”,最终上演的却可能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样的“校园文明建设”,文明何在?

  良愿也该有良方,再正当的名义通过不正当的程序去实现,最终也只能走向反面。这种用不文明的方式去建设文明的做法,该停手了!(半月谈 郭艳慧)

timg.gif

  不注意方式方法

  好心可能也会办坏事

  来源:红辣椒评论、中青评论、红网、半月谈(略有删节)

原标题:最热评丨“提桶卸妆”:出发点再好,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势

责任编辑:吴婵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