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行 | 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昌江:山海黎乡绿意浓

  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昌江:山海黎乡绿意浓

  ■ 海南日报记者 刘笑非 特约记者 林朱辉

  9月14日下午,中秋小长假期间,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环城西路上的海钢安置区一期项目工地上一片忙碌。

  “抢时间、赶工期,咱们的项目可关乎着城市的发展。”海南海钢旅游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才清笑道,作为自贸区建设重点项目,工程能否按时完工,关系到后续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的进展。不仅在海钢安置区建设现场,中秋假期里,在叉河至霸王岭旅游公路、石碌河第三大桥、亿铭香洲项目现场……均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促投资、推项目,对于近年来的昌江而言,无异于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

  昌江县城新貌。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李德乾 摄

  今年前8月,昌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6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个,与上年同期持平。项目多点开花的背后,是昌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7条”、促进经济发展的“28条”等优惠政策,设立2000万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资金。

  “在打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扶商’服务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建立起‘县委书记、县长服务企业接待日’、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等制度。”昌江县委有关负责人说,加之不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等措施,让昌江的投资热度正不断升温、投资吸引力愈发强劲。

  加大力度吸引投资,源于昌江不断探索的发展新路子。早在2012年,昌江被列入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也让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这座因矿而兴起的城市,在提出建设产业兴盛、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山海黎乡大花园”总目标基础上,明确了契合昌江现状的“五地两县”发展布局。其中,建设以核电为龙头的海南新能源创新产业基地,业已成为昌江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在本月初举办的2019海南自贸区(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上,昌江利用已拥有的丰富运营经验、已聚集起的一批核电关联机构,加之具备工业基础牢固、基础设施健全、“清洁能源岛”政策等独特优势,在招商活动上推出了核电直接关联产业、核电备品备件国产化科研创新中心、清洁能源储能、核电其他关联产业等项目。

  借此机遇,昌江还与从事核电设备制造、核电建设管理及提供运维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了海南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旨在促进海南清洁能源产业园产业布局的优化完善,同时进一步深化关联产业的合作、加快产业集群的构建完善,从而显著提升清洁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

  从推进投资项目遍地开花,到发力清洁能源产业,昌江正逐渐明晰发展方向,借助绿色发展模式,在转型前进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抓牢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说,随着城市发展转型的深入,昌江将绘好“五地两县”发展图,加快建设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海南日报石碌9月15日电)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张张高清大图,感受昌江发展进程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昌江县文化公园。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昌江俄贤岭山脉。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海尾湿地公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石碌水库。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王下乡十里画廊。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城夜景灯火通明,夜景绚丽璀璨。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昌江七叉镇风光。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王下乡洪水村。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城入口公路。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昌江石碌水库。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昌江县王下乡境内四周环山,绵延起伏,河流纵横,林海莽莽,可谓是昌江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昌江县王下乡浪论村64户黎族山民乔迁依山傍水、整齐划一的新居。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空中俯视昌江黎族自治海尾湿地公园。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初升的太阳给昌江县石碌水库披上金晖。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俯瞰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城路东海河绿化美景。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俯瞰昌江县扶贫产业奶业基地哈萨克毡房装点的牧场。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高铁站。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昌江县石碌镇山竹沟村委会青坎村村民陆密文种植的20亩杂交水稻开始收割。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栖息在昌江海尾湿地公园的大白鹭自由翱翔。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