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厕所革命”红榜 | 白沙牙叉镇南妹村:环保厕所户户有

  红榜

  白沙牙叉镇南妹村:环保厕所户户有

  南妹村环保化粪处理系统中的人工湿地。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9月6日中午,从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城区往什运干道方向出发,驶过10多公里山路后,在山林掩映中,一幢幢整齐美观又不失黎族特色的两层民居呈现在眼前,这里即是牙叉镇美丽乡村南妹村。

  走进南妹村,只见笔直的水泥村道宽敞整洁,庭前屋后的绿草红花生机勃勃。“以前住的是瓦房,村民们要么搭起简易棚如厕,要么就在屋后的小树林里大小便,大家那时都不懂啥叫环保厕所。”村干部符晓岭说。

  早在2013年,南妹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启动建设时,就采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村民自筹”模式,将原先杂乱无序且破败漏雨的瓦房全部拆掉,重新规划建起一排排整齐美观的黎族民居,“在有效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还在全村规划建立起环保厕所以及一套完整的化粪处理系统。”符晓岭说。

  南妹村村民小组组长符亚军介绍,每家每户的新居都设置独立的厕所,厕内墙体与地板都铺设了美观明亮的瓷砖,每家每户地下的化粪管道衔接至排污主管道,只要按一下村民家中厕所的冲水开关,所有粪污都会统一排放至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村共有3个大型的环保化粪池,即便是站在化粪池边,也几乎闻不到一点臭味。”顺着符亚军的指引,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村庄内的一块湿地,只见一株株美人蕉等大叶状植物生机盎然,其实,这里是该村环保化粪池排放的末端——人工湿地。在化粪池旁边的标识牌上清晰地标注着这套工艺流程:化粪池—格栅—水解池—人工湿地—达标排放等流程。

  符亚军介绍,湿地植物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部分,平时,村里在定期检修化粪池排污管道的同时,还会定期补种、换种、修剪湿地里的绿植,既能确保处理过的粪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又让这里的绿植在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风景,变成村里的小花园,可谓两全其美。(海南日报牙叉9月15日电)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