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 | 作家阿见:我与美好新海南共同成长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作为一个60后,我没有听到过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没有目睹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火热场景。但生长在共和国灿烂阳光下,我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

  海南开放、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其中之一。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就在这一天,我怀着一种期待、激动的心情,特地来到位于海府大道当时还是海南区委区政府的门前,拍了张照片留念。

1988年4月13日,在区委区政府门前。讲述人供图

  到了4月26日这天,一张5角钱的中巴车票带我到了海府路。时间才过8点,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没有办法挤进人群,只能远远观看。大红灯笼、大红横额、大红绸花。简单热烈的海南省委省政府挂牌仪式,在无数人的欢呼和笑脸中,成为海南几千年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场景。我站在马路对面,举起手中的东方牌S2-135照相机,留下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可惜的是,几天后,相机中的胶卷还没有取出来,相机就失窃了,这是一桩令我至今还十分遗憾的事。

建省.jpg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揭牌。黄一鸣摄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可以说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的。1986年我第一次踏上这个美丽的岛屿,从海口到三亚,大巴走了几乎11个小时。不管是海口三亚还是别的地方,到了晚上,马路上餐厅里烛光摇曳,酒店客房卫生间放着盛水的大水缸。

  作为游客,我喜欢这样的“慢行”,享受这样的“浪漫”。但到了第二年当我开始了岛上的生活后,这一切就成为一种难以忍受。整个海口没有一盏能亮的红绿灯。铁皮房、茅草屋、烧柴炉、三轮蹦蹦车,停电、停水,离城两里就没有广播电视信号,除海南日报外其它报纸都是三天前甚至一周前的。这时的我,切身体会到了它不一般的落后。

  正是因为落后,才给海南带来了发展进步的决心,成为海南人民奋发向上的动力。而全国人大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定,极大地鼓舞了海南人民,为海南的发展注入了推进剂。

  1993年11月,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海南召开了规模盛大的经济贸易洽谈会。当时我在报社做记者。因为这届海交会举办地点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报社就把这届海交会的主要采访任务交给了我。与海交会同时举办的,还有'93中国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第三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三会”同期,盛况空前。

  1993年11月25日,'93海南经济贸易洽谈会暨中国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式现场。讲述人供图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再到闭幕,前后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工作重心就全部在这些活动的采访上。从省政府多次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到各个参会单位做的准备工作,从11月25日盛大的开幕式到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展开直到29日的闭幕式,从专程前来海南的国务院副总理到展会普通工作人员,文字图片、消息专访,每一个采访都成为一种鼓舞,为海南的发展而欢欣鼓舞;每一次发稿都成为一种欢呼,为海南的成长而热情欢呼。

  闭幕式后,我激动地作了这样的报道:“举世瞩目的'93海南经济贸易洽谈会胜利闭幕了,大会内外、椰岛上下,始终回响着一个洪亮的声音:投资海南,前程似锦。'93海交会以丰硕的成果,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宝岛大特区无法抗拒的魅力和诱惑,各方人士普遍认为,'93海交会掀起的投资热潮必将推动海南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讲述人为 '93海南经济贸易洽谈会所作的报道。讲述人供图

  孤悬海外,交通不便,一直是海南发展最大的瓶颈。夏秋的一场台风,冬春的一次寒潮,建省之初的海南立刻就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岛。人员货物进不来出不去,琼州海峡成为一道天堑,多少人为之所困。

  1989年12月,海安港。冷空气南下琼州海峡断航。大批来海南岛务工的人们滞留码头,买不到船票的人们在焦急等待中。讲述人供图

  1988年1月,我费尽周折买到了一张从海口到广州的机票。当时的海口机场是个不大的军地两用机场,一个比一间教室大不了多少的候机室容纳不了一架飞机的乘客候机,安检设备安置在铁皮棚里。我站在室外候机,滴滴答答的冬雨打湿了我的行李。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省委省政府就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改变海南基础设施落后局面的努力上。

  1990年5月,总投资14.7亿元的三亚凤凰机场开工建设,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作为一个记者,我再一次成为这一海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事件的亲历者。

  1994年7月1日,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三亚,南中国海。纯净如洗,美丽如诗。天涯海角彩旗飞舞,歌声飘扬。隆重热烈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通航庆典在机场停机坪举行。特地自北京赶来的中央领导和顶着烈日站在停机坪上的群众一起观礼,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欢呼,人们发自内心为海南的发展而激动,为海南的成长而喝彩。

1994年7月1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通航庆典现场。讲述人供图

讲述人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通航庆典所作的报道。讲述人供图

  从我初来海南乘车11个小时自海口到三亚,到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延伸拓展;从在候机室外候机打湿的行李到“凤凰”展翅“美兰”盛开,海南铁路、公路、空港、海港布局日趋完善,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构建的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从马路上餐厅里的烛火、酒店客房里的大水缸,到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全部投产、昌江核电站建成使用,电力短缺瓶颈得到有效破解;从一届贸易洽谈会的成果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走向世界全球招商,70年奋发图强的历史,30年改革开放的巨变,海南实现了跨越时代的腾飞。

  作为一个60后,我没有那样幸运地目睹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史。但在海南,我却有幸目睹和亲历了这个共和国最年轻的省份31年间几乎每一个重大事件和巨大成就。我用笔、用镜头、用我的心和我满腔的热情,尽力记录海南的发展和进步。

  椰风蕉雨,碧海蓝天,美丽的海南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大海之南,天涯之远,腾飞的海南书写着跨越时代的传奇。我庆幸,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间是和海南在一起,我庆幸,我一生最美好的岁月是和美好新海南共同成长。

  讲述人:阿见(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讲述时间:2019年9月16日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