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新时代”的三个维度

  把握好“新时代”的三个维度

  □ 赵光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系统阐述,是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的重要载体。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新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语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新时代”为前提并围绕“新时代”而展开的,《纲要》中将其作为第一个大标题,可见其重要性。对这一范畴进行深入解析,科学把握这一范畴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国家维度:标示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新时代”作为一个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理论反映。因此,“新时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方位,即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总结。亦即,“新时代”蕴含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更高阶段的过程。

  从历史进程来看,“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全新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质上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宏观历史视野之中进行考察。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宏观历史视野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新时代”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变”与“不变”的统一,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里的承前、继往是指承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启后、开来是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新时代”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历史进程”的概括和总结,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时代任务的开启和唱响。

  社会维度: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德国哲学时曾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界定,在社会维度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在新时代的表达,不仅科学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且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换言之,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社会主要矛盾等各种具体矛盾表现出来,而各种具体矛盾的发展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的特征用理论话语表达出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如果说革命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研判是“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在今天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论断不仅决定了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工作重心的科学确立和政策的合理调整,更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个体维度: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社会总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个体的变化和国家、社会的变迁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必然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努力,我们已经稳定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得到较大程度满足,需要的内容必将向更高层次迈进。也就是说,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好生活与共产主义美好生活具有一致的价值诉求。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为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我们要创造一切内在和外在的条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总而言之,“新时代”在国家层面就是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社会层面就是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美好生活”,在个体维度就是要让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个关涉到中国的问题,更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维度上推进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境界,在人类发展史的维度上构建全新的人之生存方式、推进人类文明转型。唯有理解了新时代的深刻内涵,我们才能深入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才能领悟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把这一“科学理论”转化成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物质力量”。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维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9BKS04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