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礼赞劳动鼓舞奋斗

  中国农民丰收节:礼赞劳动鼓舞奋斗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余佶

  昨天,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农民丰收节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设立的一个新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

  农业基础性地位没有变

  我国人民庆丰收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漫长的农耕文明年代,农业“一业独大”;解决好吃饭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江山社稷的安稳问题。因此,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礼失求诸野的精神追求,就是一部悠久深厚的农业社会发展史。

  进入工业化时代,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好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同时,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确保全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村、农民还以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丰收的受益者。

  这个节日属于中国农民,也属于礼赞劳动、鼓舞奋斗的全体人民。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向、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关全体人民,必须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如何处理这两个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的成败。

  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即便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仍有上亿的人居住在乡村。乡村将长期存在,城乡必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其中,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接下来,主要任务是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另一方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事关全体人民,必须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特别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有待健全、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乡村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强化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跳出“三农”范畴,依靠城乡融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经营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等各项综合性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与平等交换。

  推动实现“五个振兴”

  立足当前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抓住时机、乘势而上。

  从内部来看,农村居民不仅要求农业得到发展,而且要求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不仅要求在农村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而且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公共服务、可靠的社会保障、丰富的文化活动,过上现代化的、有尊严的生活;不仅要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且要求生活在好山、好水、好风光之中。

  从外部来看,逆城镇化的趋势逐步显现,乡村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城镇居民对农产品量的需求已得到较好满足,但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不仅希望农村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希望农村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以及农耕文化、乡愁寄托等,满足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田园梦想。这都说明,广大乡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下一步,要坚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设立并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培育全社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总之,节日只有一天,但对丰收的期盼将一直凝聚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植根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定能够书写出壮丽的乡村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新知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