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 | 藤竹编传承人陈桂红献礼《团圆》:与藤竹编技艺的三次遇见

南海网专题: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海南5位民间艺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编者按:

  海南,历史悠久。海南文化,源远流长。

  椰雕、黎锦、制陶、藤编、椰胡、东坡笠……千百年来,海南岛丰富独特的资源被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岛民加以利用,不断创新,演变出许多令人称奇的民间工艺。有一群人,为了民间工艺的传承,默默努力着,成为现今不多的海南民间艺人。

  他们中,有的因技艺精湛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的凭着一手绝活儿在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他们用手艺讲述着海南故事,用手艺传承着海南文化。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海南5位民间艺人(黎族双面绣符秀英、黎陶黄玉英、民间剪纸马萍珠、海南椰雕吴名驹、藤竹编陈桂红)将祝福融于双手,将热爱汇于指间,用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技艺制作出一个个精美作品,向祖国深情表白。

点击观看视频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仍村的自然风光优美。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藤竹编是黎族人的传统生活之一,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至今。来自七叉镇大仍村的陈桂红,就是黎族藤竹编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她不断创新黎族藤竹编技法,带着黎族藤竹编文化走出国门。

  陈桂红与黎族藤竹编的故事要从三次遇见说起。

  “我早在7岁时就开始接触藤竹编了,但并没有一直坚持编织。”今年49岁的陈桂红回忆起第一次接触藤竹编时的情景:一根根细长的白藤条,在她外婆的指间游走,一个转弯一个转手间,便编织成藤器。“当时就觉得很有趣,每当外婆编织藤编时,我就站在旁边跟着学。”

  藤竹编的编织手法并不复杂,陈桂红很快就“出师”了,这是她与藤竹编的第一次遇见,尽管手艺略显笨拙。

一大早,陈桂红便上山寻找用来制作藤器的藤条。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和搭档砍完藤条,骑着电动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第二次与藤竹编相遇是在她结婚以后。当时,为节省家庭生活开支,陈桂红重拾起儿时藤竹编的技艺。她运用藤竹编手法,用塑料条编织家用器皿。“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我就停止了编织。”

  “2016年的一天,我和朋友们聊天时,有人无意间谈起了藤竹编技艺和藤器,这个话题突然就火了起来。” 陈桂红说,她那时才发现藤竹编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自己也有十多年没有做过藤竹编了。从那天起,陈桂红决定将藤竹编技艺传承下去。这是她与藤竹编技艺的第三次遇见。“这是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我要将藤竹编技艺传承下去,不能让它消失了。”

陈桂红用刚刚砍回来未加工的藤条,制作编织用的细藤条。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在制作编织用的细藤条。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告诉南海网记者,以前的藤竹编技艺多考虑实用性,没有色彩点缀的成品较为单调。为了让藤竹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除了苦练手上“功夫”以提升编织技艺,陈桂红还和姐妹们一起,借鉴黎族传统染工艺,将白色藤条与树叶共同烹制上色,再用黑泥将部分白色藤条染成黑色,成为藤器的编制材料。

  陈桂红编织的藤筐和藤篓由黑白色藤条交织而成,精巧细密的技艺与黎族符号和图案交汇,给传统的藤竹编增加了新魅力。

陈桂红和搭档在制作编织用的细藤条。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在编织藤器。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陈桂红在编织藤器。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今年6月,陈桂红受邀前往尼日利亚,为外国友人演示古老的藤竹编技艺。

  米篓、鱼篓、果盘篓、藤帽、花瓶……昌江大仍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件件精美的藤器呈现在南海网记者眼前。为了更好地推动藤竹编技艺的传承,陈桂红与大仍村的5名妇女成立了昌江大仍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村里50多名女性,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式各样的藤器。

图为已经编织好的藤器。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在采访中,南海网记者注意到陈桂红的手上有着或新或旧的伤痕。“编织所用的藤条生长在深山,且长满了刺。将藤条制作成藤器非常不容易,稍不小心手就会被藤条上的刺划破。”看着合作社摆放整齐的藤器,陈桂红笑了笑说:“我也习惯了,藤竹编就是要这种藤条才更耐用,不能因为怕刺扎,就把藤竹编技艺丢掉。”

藤器衣篓作品《团圆》。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藤竹编是辛苦活,原材料的准备耗时、耗力,削剪藤条更考验技艺,藤条的薄度、宽度都需要仔细拿捏。一件藤器的完成,快则三天,慢则需一个多月。陈桂红说,慢工才能出细活,做藤竹编欲速则不达。说着,她将手中最后的一根藤条收尾,历时一个月的作品《团圆》终于完成。“这个是用藤编织成的衣篓,我给它取名为《团圆》,上面织着蕴含美好寓意的黎族传统图腾图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全国各族人民团圆幸福!”陈桂红激动地说。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昌江9月30日讯 南海网记者 胡丽齐)

  新闻多一点>>>

  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 | 黎陶传承人黄玉英献礼《丰收》:泥与火交融中的匠心传承

  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 | 剪纸艺人马萍珠献礼《春蕾》:用心剪出海南好故事

  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 | 黎锦双面绣传承人符秀英献礼《龙凤呈祥》:一针一线诉说美好生活

  指间匠心 表白祖国 | 椰雕传承人吴名驹献礼《才福之囊》:30余年潜心雕刻时光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