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各界群众收听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

  10月1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黎族群众在家里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见习记者 李天平 摄

  在琼港澳台同胞和琼籍海外侨胞:

  共享伟大荣光 共话美好祝福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不管是在北京参加这一庆祝大会的在琼港澳台同胞,还是旅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琼籍海外侨胞,大家都无比激动、骄傲和自豪。

  “国强则民安,国强则侨安。每一位远赴异国他乡打拼的海南人都很思念祖国和家乡,繁荣富强的祖国就是广大海外游子的坚实后盾!”收看庆祝大会后,新西兰海南社团总会副会长、新西兰海南青年会会长龙登鹏十分激动,作为一个旅居国外20多年的华侨,他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经统计,新西兰共有1万多名琼籍侨胞,祖籍琼海的龙登鹏常常通过多种途径,把家乡的发展机遇同乡亲们分享,“特别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乡亲们知道后都很振奋,很多人有意愿回海南投资创业。”他说。

  “受邀到北京参加庆祝大会,特别荣耀,特别自豪!”电话那头,香港海南社团总会会长张泰超很激动,“特别是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时,我和我身边的港澳同胞感触太多了,大家一同热烈地挥舞着国旗。”

  张泰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70年来,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香港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密不可分。香港的明天一定越来越好!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在澳门从事投资行业的陈力深切地感受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的实践十分成功,“现在的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我同许多在澳门的海南乡亲一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澳门繁荣发展!”他说。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从一个边陲小岛发展成了现代化都市,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不仅是海南的发展成就,也是中国跨越发展的缩影。”琼海大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瑞斌是新一代台湾创业青年,在海南创业已有5年时间。

  林瑞斌说,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在海南他受到了亲切友好的对待,他也常常和在其他省份发展的台湾朋友们交流,大家都希望两岸关系可以越来越紧密,各个领域的交流能够越来越频繁。(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临高调楼村渔民:

  国家富强才有渔民安心生产

  10月1日上午,艳阳天,临高调楼镇武莲港一片祥和。9时,调楼镇调楼村渔民林严涛、王忠、符亮金、林貌红、梁庆明等人聚在武莲港琼临渔11568号渔船上收看央视直播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60多岁的渔民林貌红,是调楼镇渔业协会副会长,“昨晚睡不着,想着今天收看大阅兵,很兴奋。以前我们村有一个渔民的儿子参加过国庆阅兵,他是从广西部队去的北京。”他说,“有国家的富强昌盛,渔民生活现在过得很不错。”

  调楼村是渔业村,有5000多户1.5万多人口,渔船600多艘,全村盖起了4000多栋小楼房,一栋接着一栋,像联排别墅。

  琼临渔11568号船,长32米,船主林严涛说,渔民根据流水出海,上半年主要在湛江、珠海一带海域捕捞,下半年则主要在八所、三亚一带海域忙碌。林严涛去年盖起了三层楼。而渔民符亮金家的楼房已住了10年了。

  看着电视上走过的威武之师,渔民感受着国家强大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前没有武莲港,在调楼老港,渔船要等到海水涨潮时才能出海,2013年武莲港建成,可停泊渔船上千艘,渔民什么时候都可以出海。”符亮金说。

  据了解,24米以上长度的渔船作业,一年国家给予的渔船燃油补贴可达十几万元,保证了渔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像琼临渔11568号渔船,一趟出海一般需要工人10人至12人,一般出海8天至15天,随着人力和渔网成本的增加,渔业生产面临着不少压力,国家的渔业作业燃油补贴对渔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利好。

  海南日报记者从临高县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临高拥有海洋捕捞渔船4235艘,渔船总数占全省捕捞渔船数量的六分之一。全县有5个渔业镇、13个纯渔业村,渔业人口近十万人,海上劳力4万多人,2016年渔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临高渔业总产量连续19年(1998年至2016年)位居全省首位。

  “国家富强,才有渔民的安心生产。渔民在海上的力量来自于国家的强大。”这是调楼镇渔民共同的心声。(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王海洪)

  旅游部门及企业代表:倍感鼓舞 拼搏奋进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正忙碌在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一线的旅游部门干部密切关注。“今天的中国不仅站起来,而且富起来、强起来,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国内市场和节庆处处长谢秋雄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阅兵式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强大军事力量,群众游行欢快热烈,令人倍感鼓舞。

  “这更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力量。”谢秋雄表示。

  当天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直播画面实时出现在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电子屏幕上,景区员工与各地游客驻足收看,共享喜悦心情与震撼时刻。“历经70载春华秋实的拼搏,中国在腾飞,海南也正阔步向前。”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入境旅游政策的逐步优化、国际航线网络不断加密,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海口市民群众:

  “我爱中国,为祖国的强大自豪!”

  “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震撼!”“从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就落泪了!”“我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看阅兵,是国庆假期第一天的“全民活动”。

  艳阳高照,红旗招展。10月1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石斛园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秀英区委、石山镇的党员干部以及当地乡贤、村民群众代表130余人端坐在石斛园广场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正在直播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庆新中国70华诞。

  “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阅兵式,我不仅领略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风采,更深刻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强大,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石山镇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表示,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满腔豪情转换为工作动力,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奋斗,“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在海口市繁华的金龙路上,许多海口市民自发聚集在友谊阳光城的前庭,观看商场大屏幕上直播的国庆阅兵式。海口市民唐小辉目不转睛地盯着直播大屏幕,眼角有些湿润。他凌晨4时才下班回到家,睡了两个钟头便从家中特地赶过来看直播。“这是祖国的大事,就得用大屏幕和大家一起看才有氛围!”看到动情处,唐小辉将自己电动车上插着的小红旗拔下来,握在手里来回挥动,“我爱中国,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见习记者 习霁鸿 通讯员 陈创淼 陈勤)

  三沙军民:

  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三沙市组织干部群众和驻岛军警在永兴岛电影院集体收听收看电视实况直播。三沙市各工委、社区,各公务船、执法船同时收听收看。

  在永兴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渔民们自发聚集而来收听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实况。渔民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让人备受鼓舞,大家为走向富强的祖国而骄傲,为能够在三沙建设,守卫祖国南大门而感到自豪。

  三沙永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冯明芳表示,观看阅兵仪式后,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让自己更加安心地驻守岛礁工作、生活。

  “通过观看这次盛大的阅兵,我感觉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作为西沙守岛官兵,我们一定要守卫好这片海,捍卫好祖国的神圣主权。”海军西沙某水警区警卫勤务连指导员蔡林林说。

  三沙市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昆表示,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成就来之不易,必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珊瑚礁资源调查和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自然资源部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珊瑚礁遥感调查队队长魏征说道。

  在三沙永乐群岛,驻岛干部群众也收听收看了此次盛会,大家振奋昂扬,表示将继续扎根海岛,驻守南疆,做党和人民忠诚的卫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好祖国的南大门。(海南日报记者 刘操 通讯员 宋起来 彭子娥)

  学校师生:心潮澎湃 振奋人心

  10月1日上午,我省多所学校组织师生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振奋人心”“心潮澎湃”成为大家频频提及的热词。

  作为军事迷,海口市第一中学“00后”学生陈雨岩十分关注本次受阅的武器装备,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每次观看阅兵仪式,自己都能感受到我国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繁荣,“这让我们为生于这片土地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

  “军事实力的壮大,背后是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江瑞峰在校观看了阅兵仪式,并表示:“我希望能够脚踏实地、学好本领,将来为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出一份力。”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许昌斌说,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更觉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作为大学老师,我将坚持教学育人、立德树人,教导青年学生珍惜美好新时代,刻苦学习、积极实践,特别是在旅游管理领域学习新知识,练就真本领,积极投身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继续前进。”(海南日报记者 陈卓斌 实习生 林琳)

  东方报白村村民:

  在黎村感受祖国伟大

  10月1日一大早,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村民符芬查穿着传统的黎族服饰,来到了村委会大院。

  村民集中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这让符芬查很是期待。“要看一看我们国家是多么昌盛伟大!”

  期待之余,符芬查细数了村子近几年的变化。

  报白村是一个山区黎族村庄,据符芬查回忆,过去村民不仅居住环境差,也因道路不通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村民收入普遍不高。近几年,东方市以打造“宜居乡村”为目标,致力挖掘报白村的黎族特色文化,着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进程,让报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有黎族特色的民宅规划整齐,干净整洁的村道,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花梨树,绿树成荫的报白村,可谓是赏心悦目。报白村还先后荣获“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等称号。

  上午9时30分许,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在村委会大院,这其中也有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符林早。符林早从9岁开始学习织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的黎锦织造技艺,她常学常新,不仅在家里织黎锦,每周还到学校任教,教授学生们织黎锦的基础知识,“现在政府对黎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为的是让黎族的传统织锦工艺能够代代相传,这让我们特别欣慰。”

  庆祝大会开始后,当电视机屏幕出现中国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场面时,报白村的黎族同胞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通讯员 梁昌琪 文东雅)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