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实现新旧路径切换

  经济增长实现新旧路径切换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 程霖、陈旭东

  回顾新中国经济增长思想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三大趋势,即理论范式多元化、内涵层次立体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经济转变与发展的目标、动力和路径由此逐渐明确。

  第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主要以计划经济理论为指导来推动经济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的逐步确认,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开始得到传播与应用。如“结构主义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为中国经济迈入高速增长阶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于是,在政策文件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逐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替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二,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要素除了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三大要素之外,还包括知识、技术、制度、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一直依靠要素驱动来实现,而有赖于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成功转变。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新发展理念指向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补齐的短板。

  新中国的经济增长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宽泛到具体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技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等学科概念、范畴、方法等被纷纷引入。经济增长的研究内容不再仅仅停留于宏大叙事,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具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对以往经济发展方式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新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

  创新要求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协同推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给率。协调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和互相融合。绿色要求构建完善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以市场手段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行为。开放要求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共享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特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