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有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出国旅游的照片,有人在发图的同时也附加了定位,以表明“人在现场”。而据媒体调查,在二手电商平台上,仅需几块钱就能买到更改微信朋友圈定位的服务,定位范围覆盖全球,售价高一些的虚拟定位软件,还藏有“自动抢群红包”“自动接收转账”等功能。10月11日,微信就“朋友圈改定位”回应,称正在与电商平台沟通,要求下架相关违规服务。同时提醒用户不要使用此类外挂服务。
某商家售卖的修改朋友圈定位服务。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谨防“朋友圈改定位”存隐患
“10元就能在朋友圈改定位。”此类生意虽然能够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但其存在的隐患不容小觑。比如,朋友圈改定位需要借助外挂软件来进行,而据微信方面表示,这种外挂软件不仅破坏了微信平台的生态平衡和正常运营,还为恶意营销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正常用户造成骚扰,而且使用外挂软件存在隐私、财产安全等多种风险。
从具体操作来看,商家修改买家的定位看似不需要提供账号密码,但实际上对方可以通过买家扫码授权,远程登录买家微信账号,如此就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财产安全相关信息。甚至更如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在交易中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入侵买家的系统,从而导致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
由此可见,对于买家而言,应该认识到其中的风险。无论购买此类服务用于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还是做微商以此突显自己的本事,均应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朋友圈改定位”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或许并不触犯法律,但终归是不诚信之举。尤其对于微商来讲,以这种虚假的手段忽悠消费者显然是一种假聪明。
从卖家来讲,此类“朋友圈改定位”服务即便有市场,一则一旦用于非法目的,或靠此侵犯微信用户的合法权益,均难逃法律的制裁;二则即便不利用“朋友圈改定位”行不法之事,也应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终归会助长不诚信之风,于此更应该规避;三则伴随着微信方面打击力度的加大,对经营者来讲更应该避免靠此发财。
同时,电商平台也须负起责任。据报道,在电商平台目前仍有不少商家宣称提供“朋友圈全球定位”“代发各地朋友圈”等相关服务,价格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其中多家网店的月销量多达数百笔。电商平台纵容此类生意的存在,无异于在“助纣为虐”,故此,规避不法生意的出现,电商平台也应履行好监管之责,以防范给消费者带来权益伤害。
另外,微信方面也应对此加大管制力度。应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惩治使用外挂行为的账号。据悉,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共计对上百万明确使用外挂的账号,进行了短期或永久限制处理。同时,也应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使用户认识到“改定位”存在的风险,远离“10元就能在朋友圈改定位”此类生意,以保护好自身利益。(东方网 杨玉龙)
二、改定位服务下架,变味的旅游何时下架?
不知从何时起,旅游的含义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拓宽视野、陶冶身心,在朋友圈“打卡”成了旅行必不可少的任务。谁说只有明星才会为自己打造人设?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朋友圈就是为自己打造人设的平台。网红景点、打卡、定位,都是打造人设的利器。社交媒体就像是一个展览柜,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柜子里展现出自己光鲜的一面。在朋友圈中,旅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景点定位和九宫格照片,对很多人来说,这更是一个“有钱有闲”身份的象征。据悉,热衷于购买“10元改定位”的人群,除了为了满足虚荣心的客户,还有很多是活跃在朋友圈的微商。对他们来说,高大上的出游朋友圈,一方面可以避免总发广告被顾客屏蔽,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实力的展现,从而能够获得顾客的信任。
“10元钱改朋友圈定位”服务的背后,是已经变味的旅游。当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成为人们满足虚荣与炫耀心理的工具,改定位服务的火爆也变得不足为奇。尽管微信方面要求电商平台下架相关服务,但已经嗅到了商机的人们,势必不会让“10元改定位”服务真正下架。只要旅游带来的虚荣心犹在,朋友圈虚假旅游也不会随着服务的下架而消失。
旅游的变味,也离不开社交媒体带来的焦虑。尽管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新型的社交方式,让人们能够轻松地与好友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能看到其他人日常生活的分享。只是在分享的过程中,攀比与焦虑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很多人来说,朋友圈不仅拉近了生活与生活的距离,也放大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旅游本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旅游照片,本是为了给精彩的瞬间留下一份永恒的记忆,给枯燥的生活留一个可回忆的角落,但当一切都变成要向他人展示的物品时,旅游就变了味道。
在朋友圈分享旅游的照片、展示景点的定位无可厚非,只是当人们逐渐淡忘旅游的本质意义,转而把旅游当作身份标签和炫耀手段时,本该美好的旅游也变得不再美好。与其活在朋友圈中,靠虚假的定位满足着虚荣心,不如睁眼看看真实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真实世界的美与乐趣,即使不能远行,但享受身边的景色又何尝不是一种旅行?下架“10元改定位”服务的同时,也该在心中下架变味的旅游。(红网 权诗瑶)
三、买来的“诗与远方”,值得“炫”吗?
对于微商炫朋友圈来营造生意兴隆气氛不难理解,而年轻群体花钱精装朋友圈究竟为哪般?即使商家为经济利益的各种营销做作少不了,但更多的还是年轻人功利主义与虚荣心理在作祟。吃了什么,用了什么,玩了什么,住了什么……在朋友圈打造“高端人设”可以引起他人关注,为社交提供了一个新窗口;朋友圈精装修成本也不大,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而效果却非同凡响,爆棚的赞与羡煞的目光,让买家获得未曾有过的满足感,也能实现个体特定目的诉求。但买来的“诗与远方”本质仍是个体对追求美好的臆想,难以从远端进入现实,也经不起道德的检验。面对花钱精装朋友圈,我们如何安放媒体时代的社交道德伦理与法治信仰?
也许商家讲究素材精致与做工精致是真“为买家好”,但在这种外挂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道德与法律风险也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存在个人隐私泄露与财产安全风险。商家为装饰需要个人信息,或者远程登录买家账号修改定位,以及来源不明的装饰材料,无不存在着个人隐私泄露与财产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商家所提供的装饰素材也有侵权犯罪风险。由于商家销售的装饰素材多从网络渠道收集整合而来,是否为有心人有意为之,消费者难以得知,也无法评估。如果商家销售装饰材料未经权利人许可,势必构成隐私、肖像与著作权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而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他人照片的,也要根据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即使眼花缭乱的外挂技术托举朋友圈的各种“炫”,但不管卖家还是买家都要明白,建立在道德与法律对立面的“云美好”或者“云产业”,终将难以逃脱“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命运。也有个别商家耍小聪明,想凭借一纸声明免责规避法律风险,也只能是掩耳盗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终将在网络平台自我整治或者政府常态化监管“照妖镜”下现出丑陋的原形。剩下来的现实,将是无尽的尴尬与伤害。
事实上,花钱精装朋友圈也体现了我们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也许“出名要趁早”的功利心态倒逼我们用钱买“诗与远方”,但改变苟且的现实境遇、追求人生理想与美好生活,需要用奋斗之泉浇灌,需要用坚韧之心守护。相反,买来的精装朋友圈看似美轮美奂,如果没有现实感受的源源不断供应,终究是场自欺欺人的闹剧罢了,甚至成为他人的笑柄。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驾驭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才华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雄心壮志时,不妨先沉下心来历练、沉淀与积累。相信人生的美好,终将在奋斗与坚持中经历洗礼、沉淀后,展现出未有的天堂与尘世。而这种心灵的洗礼与沉淀,才是追求美好人生的最好捷径与最美路径。(钱江晚报 谢军)
四、花10元改朋友圈定位,到底图个啥?
花钱改定位、买炫富图片、文案和视频等各种套路,如今层出不穷,甚至还形成了一整套灰色产业链,令人惊讶。总之,只要有你想炫的富,就没有朋友圈做不到的。
不否认,靠着各路外挂的支持,确实能呈现出一个“精装修”的朋友圈,这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的虚荣心,但要知道,是泡沫就早晚会破,即使朋友圈里的人发现不了,但自己心里很明白,这一切都是“云炫富”,空洞和虚无的感觉早晚会找上门来,有什么实际价值意义呢?
如果搞虚假的“精装修”朋友圈,纯粹是为了博自己一乐,或者有自己的其他合理诉求,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这背后还藏着有违道德和法律的私利,那就应该坚决防范和抵制。最典型的便是假代购的例子,他们通过修改定位来蒙蔽客户,进而进行诈骗。对此,消费者通过朋友圈代购买东西时,还是要多个心眼,具备基本的防范意识,避免被坑被骗。
不仅如此,虚假的“精装修”朋友圈,还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正如有媒体所言,商家在给买家改定位时需要获取买家的相关信息,并且会远程登录买家微信,放大信息泄露风险。还有,朋友圈中用户发布的照片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进行采集、收购并转手用于各种广告营销中,甚至是用于其他交易,如此一来,产生财产损失也是可能的。
早有律师提醒:“如果无法确定商家拥有售卖图片视频的版权,就可能因购买和发布图片或视频而产生侵权问题。如果运用购买的帅哥美女图片作为头像,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可见,种种风险都在现实中存在,应当警惕。当然,风险的遏制和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相关互联网平台的自我净化整治,更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常态化监管。
当你知道“精装修”朋友圈,藏着这么多猫腻和风险时,你还会义无反顾去搞这种“朋友圈炫富”吗?怕是大多数人都会谨慎了。所以,不要头脑一热,就被所谓的“潮流”裹挟,首先得知道这潮流的“善恶成色”,再进行判断选择。否则,当潮水退去,只会留下裸泳的自己,徒增尴尬和伤害罢了。
此事的最新情况是,微信方面回应称,并不知道有此类服务售卖,一直在打击外挂行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处理百万违规账号,技术部已介入调查。我们期待着更有力度和效果的整治,最大程度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每一个个体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何必炫富?要珍视自己,并放大自己的长处。至于心灵的满足,也不能靠造假,而是要在努力奋斗中真正探索价值的升华,那才是真正的精神慰藉,也是最应该图的东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默城)
五、朋友圈“伪定位”,表象未必是真相
微信朋友圈里未必都是朋友,晒的生活也不都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微信作为网络社交工具,一方面大大拉低了“交朋友”的门槛,另一方面也可能令朋友变得鱼龙混杂。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某些所谓的朋友根本不曾谋面,朋友圈里的东西难免真真假假。尽管虚虚实实,但各种有用的、没用的、公开的、私密的、欢乐的、搞怪的信息充斥其中,使朋友圈犹如“魔性”丛林,诱使好奇的人们去探寻。重度“手机控”甚至一会不看社交软件,就觉得自己仿佛“错过了全世界”……朋友圈的光怪陆离,也滋生了坑友式营销、编故事蒙人、抠脚大汉装美女等一系列丑陋现象。“虚拟定位”这种灰色交易的出现,同样是为了迎合朋友圈里“弄虚”的需求。无论是“伪炫富”,还是以其他目的,让他人误以为自己处在一个并不处在的位置,本质上就是撒谎和欺骗。有人觉得,装富“无伤大雅”。事实却是,这种把戏玩多了,会降低应有的耻感。假的就是假的,一旦谎言被戳穿,人设崩塌的代价,失信的社会评价,当事人能承受得起吗?若有人靠PS照片和“虚拟定位”,制造“白富美”形象,诱人上钩,玩婚恋诈骗,更涉及违法犯罪。对微信服务商而言,要求电商平台下架“虚拟定位”还不够,其自身也应通过技术手段对“伪定位”说不。广大朋友圈的使用者也该明白,别人晒的表象未必是真相。尤其不要作为局外人时挺明白、作为当局者时又犯糊涂。(人民网 小蒋)
还是那句老话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别让伪定位堆砌出伪人生
文章来源:东方网、红网、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人民网(稍有删减)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