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百姓认可的教育 临高八成中考优秀生源留本地读高中

  八成中考优秀生源留本地读高中,甚至有一些农村学校吸引了城里就读的孩子回流——

  临高:办百姓认可的教育

  ■ 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王海洪

  临高教育今年出现了喜人现象:中考优秀生源八成留在临高继续就读高中,一些农村学校甚至吸引了在城里就读的孩子回流,城乡出现了一批在群众心中具有好口碑的学校。

  而2014年至201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向海南投放了27个贫困县专项招生指标,高分者入选,临高中学考生一举拿走16个;艺体方面,临高近年斩获海南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海南省中学生排球赛亚军、省青少年足球冠军联赛第三名、全省美育赛事一等奖等。

  海南日报记者近日从临高县教育局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临高累计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98亿元,新建或改造129所学校校舍,改善和提升校园基础设施功能,并通过抓校长管理、引进和培养教育人才,全县教育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也越来越得到百姓的认可。

  一年建一所新学校

  城乡教育面貌一新

  2019年中考,700分就可以考到海口的重点学校就读,临高700分以上优秀考生有216人,166人选择继续在临高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临高中学的方玉生和方子华同学考得768分和764分的优秀成绩,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选择在临高中学继续高中学业,因为“这里有熟悉的校园和喜欢的老师、同学”。

  位于县城文澜江畔的临高中学,近年来新建了1座图书馆、1栋科技楼、1栋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楼、2个学生食堂,改造了3栋教学楼、艺术楼、中山纪念堂和运动场,新修了校园道路,还更新补充了教学设备、建设先进的实验室。花园式的学校里,绿意盎然,学风浓厚,临高中学成为当地孩子们向往的学校。

  临高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临高地方财政收入不高,但把教育视为“民生第一工程”和实现临高跨越发展的“未来工程”,把地方财政资金优先投入教育事业,从2010年改扩建临高中学开始,几乎以“一年建一所新学校”的速度,增加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2012年,临高第二思源学校建成,东江、龙波、美夏等边远贫困地区的适龄孩子得以进入县城省级规范化学校就读;2014年,蜗居在县城江南路50亩地的临高第二中学被整体搬迁到城北开阔地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82亩,老校区则划给实验小学办学;2017年秋,在新城区建成一所完全中学,并成功引入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共同创办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2018年秋,澜江小学在新城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新城区孩子的入学需求,并从全国引进1名优秀校长和2名骨干教师,打造新的教育亮点。

  2018年底,临高县又在县城南区新征55亩地,动工建设九年一贯制博文学校,2020年9月将开门招生,届时将彻底解决县城内“大班额”问题。“我们正在筹划建县第四中学。”临高县教育局长黄族光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抓校长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临高县发展教育不喊大口号,而是紧紧围绕“降低低分率、提升及格率、促进优良率”教学目标,精确制定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完善校长考核制度。

  “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如何考核评价校长的工作?我们经过一番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就是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安全作为考核校长业绩的第一指标要素,将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分值占比由原来的30%提升至60%,引导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到抓教学管理上来,让校长更重视抓安全教育。”黄族光说。

  严格管理,就是要促使教师责任心回归。短短几年间,一批不称职的校长被免职,一批用心抓教育教学抓管理的优秀校长受表彰,涌现了一批教育教学上乘受到家长肯定的品牌学校。特别是地处边远地区的美夏小学、东江小学,在新校长的带领下,狠下决心下大力气抓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今年秋季入学甚至出现了学生从城里回流到这些学校上课的新动向。

  在加强校长管理的基础上,临高大力推进区域教研,将全县学校划分为五大教研区域,采取“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城校带村校”的办法进行传帮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3年每年县财政都拨出200多万元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以训助研,全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很多教师在国级、省级教学教研评比中屡屡获奖。

  2014年至2018年间,临高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和引进了659名新教师,以人才助推教育进步。近年来,临高每两年开展一届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举办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每两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同时,2018年开始大力实施书法教育进校园三年目标计划,素质教育获奖频多,华彩绽放。

  临高县委、县政府每年9月都隆重召开奖优助学大会;临高各个乡镇甚至村庄都成立了本镇或本村的教育基金会,奖优扶贫。尊师重教在临高蔚然成风。

  (本报临城10月19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