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胡亚玲的个人独照。受访者供图
近日,我拍摄整理的《海南节庆》新书发布,这是一本面向广大民众,系统介绍海南节庆文化的书籍,富有浓郁的海南地域特色。作为一名“闯海人”,我被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深深地感染了。22年间,我竭尽全力,希望自己能用具有人文情怀的视角,忠实地拍摄海南的民俗文化、社会风貌,对它们进行漫长而有序的记录,希望能通过这一张张照片,让大家充分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发展变迁。
胡亚玲早期在东方江边黎村采访。受访者供图
说起我与海南的渊源,要回到1992年,当时为了照顾家庭,我从云南来到海南工作、定居。第一次踏上海南这片热土时,我就被它独具魅力的海岛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风所吸引。因为喜爱海南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色,在接触了一些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后,我深受感染和启发,萌发了学习摄影的念头。
胡亚玲与黎族润方言纹身阿婆合影。受访者供图
1996年,我购买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尼康F4相机。我走上摄影创作道路时,已过不惑之年,最初并不知道自己要拍摄什么,后来碰到纪实摄影家赵铁林老师,看到他发表的几组纪实组照后,我便自己摸索起来,起早贪黑,冒着酷暑、风雨去创作,追随着拾荒大娘捡垃圾,跟着渔民撒网捕鱼,追踪孩子卖螃蟹,拍摄菜农的生活和百岁老人的家庭等。
胡亚玲拍摄的五指山苗族人民把丰收的山兰稻谷挑回家。受访者供图
1997年,我接过赵铁林老师为《中国民俗之旅》丛书供图的工作,开启了关注海南本土文化拍摄之旅。1998年5月,我第一次走进黎族村寨——昌江王下牙崂村。在这个被称为“海南小西藏”的地方,我拍摄了难得一见的黎族原生态生活——黎族满月礼、船型茅草屋内的生活以及火烧猪毛、手捻稻等传统生产方式。
虽然这一趟拍摄,我没有找到牛拉木轮车,但它提醒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黎族很多传统文化正在断层,很多元素、工具、文化正在消失,不记录下来就太可惜了。
1998年,胡亚玲拍摄的东方俄查黎族老村。受访者供图
2011年,胡亚玲拍摄的东方俄查黎族老村。受访者供图
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到黎村苗寨采风。有一次,我在东方江边白查村采访,恰逢那儿进行民房改造。隔两周再去时,发现那里的茅草屋已经被拆了,我赶紧去邻近的村子找到没被拆的茅草屋进行拍摄;半个月后再回来,此前拍摄的茅草屋也被拆完了。黎村的快速变化让我感受到巨大的紧迫感,我下决心要用影像“抢救”这些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
2002年,胡亚玲拍摄的东方江边白查黎族老村。受访者供图
胡亚玲如今拍摄的东方江边白查黎族老村。受访者供图
从1998年开始,我的足迹遍布海南百余个黎村苗寨,拍摄了几十万张关于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的珍贵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来之不易,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
2005年6月的一天,我耐着高温,跟着昌江七叉镇一名老汉上霸王岭,拍摄制作树皮布的树木。走了一半路程时,乌云已经压顶,林子变得昏暗,我先是被闷晒得大汗淋漓,几乎虚脱,此时脚又抽筋,不断被树根绊倒在地。我还是坚持手脚并用爬到目的地,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打闪光灯拍摄了一组照片。
昌江黎族农耕劳作的变化,牛耕变铁牛。受访者供图
顷刻间,大雨瓢泼,电闪雷鸣,没有任何雨具遮挡,也不敢靠近大树,我只好弯腰低头保护相机。浑身湿透的我下山后,坐摩托车一路颠簸到昌江县城,回到海口后大病了两个月,风湿关节炎肿痛和两部相机套在脖子引发颈椎病发作,让我痛不欲生。后来每当听到大家评价这组照片没有光影效果时,我都苦笑道:“我能活着回来就不简单了。”
2000年,胡亚玲拍摄的乐东老俄小学旧校区。受访者供图
2007年,胡亚玲拍摄的乐东老俄小学新校区。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我无数次自费往返于黎村苗寨,拍摄了“黎族民居”“黎族服饰与织锦”“黎族婚丧嫁娶”“黎族原始制陶”“黎族劳作习俗”“黎族节庆活动”等系列专题,出版了《海南黎族风情》《海南黎族苗族风情》《海南黎村苗寨》等书籍,举行了系列海南黎族苗族风情摄影展,并在芬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国际影展上用照片展示了海南民俗文化的独特异彩。
海南苗族特有的遮阳葵叶。受访者供图
购买器材,再加上拍摄途中的各种支出,我花费了三十多万元的个人积蓄。如果说到个人最大的财富,也就是这些年来拍摄的数十万张照片和出版的这些书籍了。拍摄海南本土文化,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纪实摄影艺术影响了我的人生,赋予了我生命中的意义。遗憾的是,我年纪已大,身体不好,还有很多资料没有整理完。
1998年,胡亚玲拍摄东方江边苗族古老的生产工具—犁耙。受访者供图
胡亚玲拍摄东方白查黎村收割稻谷。受访者供图
我今年60多岁了,很多关心我的朋友都劝我该休息了,但22年的摄影生涯,我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有些事情是我必须要去做的,我与黎族苗族同胞的故事,还没有画上圆满的句号,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海南做点有意义的事是我人生的追求。
目前,我正计划用十年时间,将海南传统民居等更多的专题资料整理出来,并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来发掘、整理、研究、弘扬海南的本土文化。
讲述人:胡亚玲(海南纪实摄影师)
讲述时间:2019年10月18日
南海网记者 陈望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