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夜时光机:看看海南夜经济的“前世今生”

  1858年 1912年 1930年 1950年 1979年 1988年

  探夜时光机

  看看海南夜经济的“前世今生”

  海口中山街(图片摄于2013年4月9日)

  开篇语

  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便包括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一词作为新消费增长点频频出现。近日,我省也出台了《海南省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将大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活跃夜间商业和消费市场提到了重要位置。

  夜间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据商务部公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到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即日起,南国都市报正式推出《海南“夜经济”大调查》系列报道,起底海南夜经济的前世今生,挖掘夜经济中各业态的现状及趋向,关注在夜经济下城市中的人生百态。同时,本报还将推出“夜体验”细节问卷调查与新媒体互动环节,诚邀热爱夜经济的你与我们一起,为海南的夜经济提出你自己的观点与期待。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的商业初成规模,夜间也从以往传统观念中的“日落而息”逐步成为可以进行商业消费的时段。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乃至海南建省后,这种观念更是愈发深入人心,也促使海口乃至海南夜经济的发展。如今,以最初的夜餐饮为底色,海南夜经济已经延伸到夜游、夜文化、夜购、夜交通等多种业态。让我们一起了解海南夜经济的前世今生。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陈栋/文 陈卫东/图

  第1站:1912年

  海南夜经济雏形初现

  早在1912年,饮食业就已经成为海口商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茶市。是时,海口早、中、晚都有中西茶市及餐饮供应,其中晚间茶市与餐饮业便成了早期海南夜经济的雏形。

  据《海南岛志》记载,自1912年到1926年海口独立设市,海口已有杂货商店六百余间,在中山路、北门路、新兴街、得胜沙等处最为繁荣。而到了1932年,海口饮食业规模有显著增长,有名的茶楼酒楼发展至12间,生意极旺。

  “那时的中山路上满是旅店和商铺,得胜沙则临靠码头,航运局、洋务局、货栈、商店都集中于此,即使到了晚间也是车水马龙。”至今仍居住在海口骑楼老街内的吴贤林仍记得长辈们口中曾描绘的老街当年的光景。

  第2站:1930年

  海南美食因“夜市”声名远扬

  丰富有趣的夜生活,带动了一座城的繁荣(图片摄于2019年1月31日)

  据《海南省商业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海口市中心的四牌楼(现骑楼内)到西门一带,就有几十家饮食店集中经营,尤以“夜市”最具海南地方色彩。其余大多数市县,每当入夜,在一定地段,摊点齐集,成行成市,灯光辉煌,品种丰富,食客众多,四季无间。儋县的“狗肉”,临高的“烤乳猪”,琼山县的“石山羊肉火锅”、“演丰海鲜”,琼海县的“醉鹅”、“万泉鲤鱼”,文昌县的“潭牛鸡”等,皆因夜市火旺而名声远扬。

  1939年,随着日本占领琼崖,海口乃至海南百业萧条,饮食服务业也备受摧残,原本兴旺的夜间餐饮与集市被迫中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纷纷回乡探亲、祭祖络绎不绝,南洋商人和外地商人也抓住商机复返开业扩业,饮食服务业与杂货业也逐渐恢复呈现生机。而在海南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败海南,又一度导致物价飞涨,商业萧条;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各业重建,百废待兴。

  第3站:1950年

  夜宵摊逐渐遍布街巷

  “海南解放后,海口先后建成了博爱路百货市场、新民东路米市场等集贸市场,还增设了新华南路百货大楼及中中商店、博爱北百货门市部等零售点,解决人民的日常消费的问题。”吴贤林老人回忆称,当时人们并没有“百货”的概念,不少人会特意去到百货大楼内参观。

  同期,除了酒楼外,海口市的饮食摊贩则遍布街头巷尾,经营品种繁多,有海南粉、粉条、伊面等早餐,更是在夜间售卖清补凉、糖水面、炒河粉等夜宵,只要市民需要,应有尽有。

  据统计,1955年,海口共有摊贩607户,从业人员达727人。而据《海南省商业志》记载,到了1961年,海口市及琼山等11县统计,共有小商贩12100人,占商业人员的28.6%。

  第4站:1979年

  不少人在晚间去看电影

  海口街边的“一分钟漫画”(图片摄于2019年1月31日)

  1965年,海南国营商业还根据群众的意见,积极组织小商品经营,改变了“重城镇轻农村”的经营方式,大力组织工业品下乡,组织商业轻骑队深入到公社、大队,举办小型交流会、灯光夜市等,来搞活农村白天与夜间市场,促进了农村日常商业及夜间经济的发展。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海口各类商场、商行不断增加,商业服务网络遍布当时的市区,商业街也从解放路逐步扩大到大同路、新华南路、博爱南路、文明东路、海府路和海秀路。这时,海口的夜间商业已经有所发展,一些百货大楼晚间也开始营业,不少人还会在晚间去看电影,在家住老府城的姚女士一家看来,那个年代的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夜间生活,注重时尚。“80年代时,我们下了班都是抢着去排队买电影票,到了晚上,还会有时髦的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手拿健力宝,在电影院门口来回走动吸引人注意,很是色水(有面子)。”姚女士笑道。

  第5站:1988年

  夜间商场开始“站C位”

  市民在夜市选购小饰品(图片摄于2019年1月31日)

  时间来到了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口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那时,全市各主要街道普遍开设百货小商品市场,夜间商场开始繁华:大同路的友谊大酒店商场,华侨大厦商场,海秀路的DC商城,望海楼国际大酒店的施达商场,海口宾馆商场,国际商业大厦的免税商场,龙昆北路的龙珠大厦的免税商场等先后建成营业,夜间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从建省后到90年代,海口的摊位开始多了。在三角池,有不少从全国来的大学生会在晚间摆起了小摊,售卖自己做的各地特色小吃;很多人还会推着自行车,傍着一个纸箱,到街上卖衣服或是盒饭。到了夜间,做清补凉、伊面等夜宵的摊贩也多起来了,更是增加烧烤等新鲜品种。”上世纪90年代住在龙华路的莫女士还记得当时街头巷尾的画面。

  在21世纪初,以夜宵为主的夜间消费已遍布海口各处。凭借掌勺功夫好,从外地来到海南谋生的刘先华跟人合伙,那时在海垦路一带摆起了夜宵摊。烧烤车上放着各类烤串,炉灶下面放着小型的煤气罐,等到食客前来点菜,煤气罐一拧,炉火“呼”地燃起,也彻底点起了那个年代居民区每晚最为热闹的气氛。

  发展

  如今晚上在家也能“嗨购”

  2014年,饿了么外卖入驻海口。入夜后,在城市车流中穿梭的外卖骑手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美团数据显示,在海南,24%的夜宵外卖来自于一人用餐,42%的夜宵外卖来自于两人用餐。

  灰色是滴滴代驾,深蓝色是e代驾,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海口各大饭馆、酒店门口便开始聚集着这样一群穿着工服、挂着号牌的代驾司机。“这里热闹,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都能接到单。”晚上十点多,27岁的林涛蹲守在金茂西路一家湘菜馆的门口,不时看着手机,顺势和身边的同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相比外面的灯红酒绿,守在电脑前的“店小二”符先生就感觉“落寞”很多。晚上11时,他还在处理电脑上不断弹出的新消息,那是网购的顾客发来的咨询。据阿里巴巴发布的“夜经济”报告显示,晚上9时—10时是淘宝成交最高峰,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

  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店小二”到深夜送外卖的“骑手”,再到帮助饮酒人士平安返家的代驾司机,这些在夜色中忙碌的城市夜行人以颠倒的作息换来他人更便利的夜间生活,也成为海口夜经济活力与魅力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繁荣

  夜经济成消费“新蓝海”

  8点30分,海口湾1号游轮缓缓驶离海口港,沿着滨海大道一路前行,途径海口港、万绿园和世纪大桥,璀璨夜景尽收眼底。

  28岁的肖欣宜每天下班后最大的兴趣就是逛街,从晚上九点逛到商场关门是常事,她熟悉海口商圈的每一家商场。

  晚上十点半,夜1路公交车准时发车从海口高铁东站缓缓驶出。拐至凤翔西路,途经红城湖、东湖,再串联起泰龙城、国贸等商圈。深夜上车的人,大部分都是熟客。麦华用9年时间驾驶着夜1路跑完3200多个往返后,为这群深夜的乘客勾勒出相对固定的画像:年轻、工作繁忙,而这两年活跃于夜市、商圈周边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

  零点之后,海口的夜市依旧热度不减。在海口海垦花园夜市,住在周围的刘先生总会抽空和朋友在夜市坐坐,号召朋友一起对海南特色小吃“下手”,将一张桌子摆得满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经济”才刚刚开始。回望当年,夜间仅有为数不多的杂货摊及夜宵摊,而如今,夜游、夜购、夜市、通宵书店等业态愈加丰富,丰富有趣的夜生活,让人们从白天的紧张中放松,也带动了一座城的繁荣。

  近日出台的《海南省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中提到,将大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活跃夜间商业和消费市场。预计在今年年底,我省将研究制定夜间经济建设方案,并完成初期建设。以夜市为代表的海南“夜经济”,还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