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扶贫产业

  海垦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扶贫产业

  产业“强引擎”助力 民富业美村兴旺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龙村黎锦合作社,贫困户交流黎锦技艺。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养起黄牛,种上紫米,还入股发展养猪产业,去年光分红就拿了4800元……过着这样的好日子,我们也脱贫啦!”10月19日,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西达农场公司西达基地分公司新村队的职工黄贻武怎么也收不住脸上的笑容。

  产业兴旺,生活和美,黄贻武的经历并非个例。据了解,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以来,垦区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多措并举切实履行产业扶贫主体责任,垦地融合因地制宜共同发展多元扶贫产业,以“农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公司+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富业美村兴旺。

  据统计,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垦区已有3129户11594人实现脱贫,通过创业就业走上了致富路。

  以产励人 技术扶持激发脱贫斗志

  “如果没有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学织黎锦,大伙农闲时间都在看电视和打麻将,哪会想到要抱团发展产业呢?”10月20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龙村,黎锦合作社的社长王丽香高兴地说,去年9月,在金江农场公司的帮扶下,村里成立起黎锦合作社,通过原材料扶持、技术帮扶和销路支持等形式,带动近50名贫困户共同发展黎锦产业,让贫困户在学得技术的同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合力发展产业,大家有斗志了,也改掉了懒惰的坏习惯。”合作社成立,最开心的当属70余岁的贫困户董玉珍,“在合作社带动下,我不仅把遗忘多年的黎锦编织技能‘捡’起来了,还能和村里年轻一辈共同传承黎锦技艺。”

  如今,垦区各单位通过开展培训,提高贫困户脱贫技能,激发其脱贫斗志,并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等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精神短板”。此外,技能的提升,还带动贫困户思想的革新。

  “跟着农场公司做产业,除了拥有稳定收入脱贫之外,还能学到不少新技能。”说起自己的脱贫感想,南金农场公司职工彭海花说,除了拥有稳定的收入外,让她骄傲的是,摆脱贫困户身份后,她还多了一重身份——新农人。

  南金农场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伟东介绍,南金农场公司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外,还长期邀请农业、互联网和旅游等领域的专家为他们授课培训。在这个过程中,贫困户学会各种农业技术的同时,还了解“互联网+”等理念,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者。

  以产兴业 多元帮扶带动产业发展

  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产业效能?如何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为契机,推动产业扎根?这些问题是在推进产业扶贫中,许多农场公司首先需要考虑的。

  荣光农场公司位于乐东,土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是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黄金宝地”。“既要有短平快增收项目,又要有长远发展的增收产业。”荣光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母连云表示,农场公司在推进产业扶贫中,既要有开展黑山羊养殖等短平快增收项目,确保贫困户快速脱贫,又要有长远发展的增收产业,确保不返贫。

  此外,在产业建设中,荣光农场公司还注意到长年来,产品缺标准、缺销路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母连云透露:“未来,我们还计划连接产销链条,打通销路,促进当地生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真正做到让产业扎根当地,带动群众发展。”

  在阳江农场公司,通过“农场公司+贫困职工”经营模式,加大力度扶持贫困职工种植咖啡;在龙江农场公司,通过“农场公司+基地+贫困职工”模式,引导职工种植红心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已经成为垦区许多基层企业的共识。

  以产育村 产业链串起乡村振兴路

  “过去,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加上村民观念落后,随处堆放垃圾、在村中饲养禽畜,造成村中脏乱不堪、污水横流、恶臭熏天!”在什龙村,回忆起以往的“苦”日子,王丽香不禁皱起了眉头。她说,过去村里垃圾遍地,有些地方堆砌了近两米高的“垃圾山”,“搞卫生时,又脏又臭,苍蝇蚊子围着人飞。”

  随着海垦控股集团定点帮扶什龙村工作的开展,王丽香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发展村庄得先从整治村庄环境开始。没有净美的家园,何来村民的幸福感?”什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王家东自2018年9月驻村帮扶以来,见证了什龙村的发展变化。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海垦控股集团陆续投入近300万元定点帮扶什龙村,开展道路硬化工作和村庄美化彩化工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培育产业,根据村庄发展实际,通过成立合作社以及入股企业等多种形式,引入黎锦编织、特色养殖、种苗培育等产业,以产业链串起乡村振兴路。

  (海南日报保城10月21日电)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