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儿童应是保健品“禁区”,市场监管需要更严格

  近年来,为了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也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以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法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致使儿童保健品市场出现各种乱象。

  相关专家指出,儿童保健品市场治理势在必行,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重拳整治儿童保健品市场。

下载 (2).jpg

资料图 来源:网络

  【儿童应是保健品“禁区”】

  其实,正常发育、合理进食的孩子并不需要保健品,这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而在不需要“进补”的情况下,且不说“保健品”所谓功效是否忽悠,即便宣称补的方面有效,过量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何况,少年儿童身体处在发育期,器官功能还比较脆弱,过量摄入一些物质,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如过量补钙会影响铁锌吸收,增加肾脏排泄负担,出现高钙尿症等,还有一些保健品含有激素类物质,“进补”可能出现中枢神经损伤、性早熟等问题,弊远大于利。

  儿童保健品乱象丛生,与家长消费者的非理性和商家非法利益驱动有关,但更深层次则是国家层面对儿童特殊群体食药安全缺乏系统精准的管理定位,在食药领域将儿童等同于成年群体对待。应当说,儿童食药安全风险较之成年人更突出,相应的管理须更严格。

  要让儿童成为保健品的禁区,首先是禁止生产营销任何形式的儿童保健品;其次是保健品除了明确标识警示语之外,还需增加标注“儿童禁用”之类的标识;第三,禁止所有儿童食品以任何形式宣称保健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身体发育中可能出现的特异,将儿童特殊情况下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纳入儿童药物、特医食品的领域内来严格审批与管理,在安全可控的体系内供需对接,而非放任市场泛滥。同时,完善儿童食品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建立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齐鲁晚报 木须虫)

  【整治儿童保健品乱象应强化保护意识】

  根据相关定义,保健(功能)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长期以来,公众有一个普遍而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保健食品即便食之无益,但也绝对无害。孝敬长辈,关爱晚辈,逢节送礼都会选择保健食品。

  由于整个社会对保健食品滥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不利但无害”的普遍心态下,从消费选择到监管力度,为保健食品行业乱象提供了方便。在儿童保健食品领域,基于“逢考必补”的保护心态诱使,家长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用保健食品给孩子进补,至于是否有效,会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还缺乏安全意识。简单来说,保健食品对儿童身体所带来的伤害,并没有真正引起各方的重视,更没有触发政策层面的反应。

  要从根本上整治儿童保健食品乱象,还得从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入手,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目标,在科学评估、合理化建议、专业化参考等政策介入下,为儿童服用保健食品设置安全阀,才能避免家长被虚假宣传所诱导,促使监管手段提档升级,让未成年人的权利免于被无意识伤害,而能得到有意识的保护。

  因此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提高家长、社会公众和监管者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遵守者,还要通过对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制定,明确界定各方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补上法律规定方面的短板,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才能够达到以点带面的提升。(中国妇女报 堂吉伟德)

  【家长别成为儿童保健品“坑娃”帮凶】

  人们常说,孩子的钱最好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花钱从不吝啬。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儿童保健品,家长难辨真假,经不住虚假宣传等诱惑,就会掏腰包购买给孩子食用。殊不知,滥用儿童保健品实质上是在“坑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对此,家长应当反思反思。而这种愈演愈烈的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也亟待一副整治良药,以规范和约束儿童保健品市场,保护孩子们不再受伤害。

  许多家长爱子心切,不问青红皂白,就购买大量儿童保健品给孩子食用,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如一名9岁男孩因为吃了过量补锌的保健品导致激素紊乱,生长加速,其胸部竟然开始发育了。而家长盲目给孩子食用保健品,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因此,广大家长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成为“坑娃”的帮凶。

  相关数据显示,保健食品违法犯罪的侵害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儿童群体和特定病患群体。近年来,在相关部门严打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后,一些违法犯罪人员“转战”儿童保健品市场,将黑手伸向了儿童。然而,尽管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保健食品颁布过多项规章,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难产”,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生产等,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也就是说,监管没有法律依据,执法人员面对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也常常束手无策,让违法犯罪人员逃避了法律制裁,或受到的处罚相对轻微,也就难以起到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

  笔者认为,儿童保健品“坑娃”亟待一副整治良药。首先,尽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执法部门依法强化日常监管,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执法力度绝不能疲软,并加大对非法经营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对违法生产和销售儿童保健品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惩罚,对违法犯罪人员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其次,防范儿童保健品虚假宣传、非法营销、过度消费,要和防止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受骗一样,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保健品有关知识,使广大家长知晓儿童保健品不是“人人都能吃”;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增强防骗意识,不要听信儿童保健品的虚假宣传,不要盲目给孩子食用儿童保健品,确有需要也应遵照医嘱谨慎食用。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儿童保健品“坑娃”乱象,要多管齐下防范和打击,从而形成整治合力,不给违法犯罪人员任何可乘之机,才能有效遏制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让祖国的花朵们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华声在线 丁家发)

  【儿童保健品市场监管需要更严格】

  从培养健康的下一代来说,父母的心情和渴望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众多家长不惜花钱给孩子买保健品也可以理解。不过,目前的儿童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以次充好,让人担忧。一旦出了问题,影响儿童的发育和身心健康不说,还会给家庭带来悲剧,影响社会稳定。

  对于儿童保健品市场,其监管相较于成人保健品应该更加严格。毕竟儿童正处在成长期,如果服用不当,势必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后果也将无法预料。

  不能否认的是,不少家长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即使给孩子服用保健品不一定“有益”,但至少“无害”。事实上,有很多保健功能的食品并不适宜少年儿童,滥用只会让儿童受到伤害。

  所以,对于儿童保健品市场,监管部门更应多上心多尽力。加强治理,严查严打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行为,建立儿童保健品生产经营的新秩序。同时,还要加强正面宣传,普及正确的保健品知识,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新京报 舒心萍)

timg.gif

  来源:齐鲁晚报、中国妇女报、华声在线、新京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