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乡村振兴绘新景

  从“44”到“0”,这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退出的贫困村数量。

  从“34.6%”到“0.22%”,这是见证了琼中脱贫摘帽的贫困发生率数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恰似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理想家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秋风徐徐,虫鸣鸟啼,最是好风景——蓝天白云下,阡陌碧野,水泥硬化延绵村里;庭前屋后、屋里屋外干净整洁;捧着大捆桑叶的老乡与拉着浓香蜂蜜的阿哥,比着今天谁的收入更多……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画面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琼中描绘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

  就在不久前,琼中还顶着“老少边穷”的标签,许多百姓还带着“贫困帽”,“贫困”像个掣肘钳制着黎苗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遐想。“不惜脱几层皮”的琼中干部用5年时间兑现2014年立下的“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军令状——累计减贫35723人,退出贫困村44个,贫困发生率从34.6%下降至0.22%……“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在琼中铺开,让“兴美富”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破解“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兴旺为致富信心加满“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

  “从前家徒四壁,觉得穷是命,如今脱了贫,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赚更多钱,让全家人过得更好。”琼中营根镇新朗村脱贫户王成轩感慨道,是家里的产业给了他脱贫的底气,也是产业给他致富的信心。

  王成轩一家8口人,妻子与儿子均身患残疾,还有几个在读书的小孙子,家里劳动力不足让他曾经一度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直到帮扶干部来到家中,送来了危房改造补贴、教育扶贫补贴,引导他在2016年加入了养鹅合作社,还时不时地在村里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

  “三年来养鹅合作社分红超过3万元,全家搬进了新盖的平顶房,几个孙子上学不愁了,看病报销达到了90%以上,政府都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还有啥好愁的,专心干活赚钱就好哩。”王成轩笑着说道,家里还打算响应号召,发展新产业红米种植,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琼中改变“贫困”历史的责任,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琼中三箭齐发破解“三保障”难题。一箭破解“住房难”,出台危房改造三年滚动计划,针对“四类人员”CD级危房,琼中按每户补助不超过6万元标准,落实“五个直观”改造工程;二箭破解“上学难”,率先在全省实现贫困家庭学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体系;三箭破解“看病难”,建立健康扶贫“七道防线”,让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卸下了三个沉甸甸的“包袱”,“两不愁”想要解决好,关键还得看“产业”兴旺与否。“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高的收入、好的生活,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琼中大部分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如今,琼中已经摸索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和“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四种产业发展扶贫模式,让产业扶贫走上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29个,规范运营专业合作社480家。

  琼中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选择特色产业,打造产业扶贫帮扶模式。以九大特色产业为抓手,齐头并进,既发展桑蚕、稻鱼共生、养鸡、养鹅、养蜂等5类“短平快”产业,也发展养羊、养牛、种益智、种油茶等4类中长期产业,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真正成为有奔头、有前途的产业。

  守护“绿色银行”

  生态宜居为铺砌金山银山

  一步一景美乡村。走进吊罗山乡响土村,山上云雾缭绕、溪水环绕村庄、空气清新润肺、仙境不过如此。

  吊罗山乡,应该是琼中距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但夏天的吊罗山别有一番风味,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人们可以在这里安放不焦躁的自己。白天徒步到响土村去看山谷里的美景,爬山去到瀑布旁,俯瞰那个小桥流水苗村,或是在村子里的小溪里拾螺、垂钓。黄昏时回到响土村大丛村小组,吃村民们准备好的家常菜,喝新酿的山兰酒。

  记者来到大丛村,一栋栋两层别墅整齐排开,这是民居亦是民宿,大山深处的船型屋客栈村宛如古代的驿站,别有风情。这样漂亮的两层楼房总共有15间,每一栋楼房的一楼住着两户人家,二楼的三间房用来接待游客,总共能容纳近100名游客同时下榻。因此,大丛新村算得上是琼中具有规模化的乡村客栈了。

  “从前我们村偏僻、落后,就连村里人都往外跑,更别提想有外人来村里了。”大丛村村民王秋梅说道,如今慕名而来地游客越来越多了,有很有驴友每年都会来村里游玩、露营、吃饭、住民宿,就连村里的小孩、小狗都不怕“生”了。

  2018年响土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户134人已经全部脱贫。近年来,随着琼中扶贫工作的深入,该村在帮扶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闭塞山村目前已经拿到了“金钥匙”,大力发展槟榔、橡胶、益智和种桑养蚕等产业,正在打开致富之门。

  响土村是琼中开展富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缩影。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现在不少城里人之所以向往农村,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可以缅怀乡愁的味道。

  作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深知实现生态宜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生态产业和服务供给。

  近年来,琼中以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网“五网”建设为重点,率先在全省开展管道燃气进村工程、率先在全省推行“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道路硬化通达率、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电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实施生态旅游脱贫工程,创建推广什寒旅游扶贫模式,投入6000多万元升级打造云湖、红岭等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五大旅游片区及16个特色旅游村寨,带动876户3478人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让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生活富裕”得以实现,让良好生态成为永不枯萎的“摇钱树”。

  坚守“乡愁”

  乡风文明为新农村塑形铸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夜幕降临,点亮灯火,在琼中上安乡长安村委会门前音乐声、欢笑声在山间回荡。

  “入秋了,收获的季节到来了,今天我们跳割稻舞庆祝下,怎么样?”长安村文艺队队长王春兰边说边兴奋地舞动着,约20余人的文艺队瞬间站好队形,跟着乐曲跳了起来。

  广场上,跟着音乐摆动的还有围观的村民和小孩,老人坐着话家常,大人活动着身体,小孩追逐嬉戏,好不热闹。

  “现在大家都聚在一起娱乐,但以前大家分批‘娱乐’。”王春兰休息时,笑着告诉记者,村里以前男女老少都爱打麻将,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打,白天都不想干活了,风气很不好。

  这样的改变,来源于近几年,随着琼中乡村振兴战略吹响号角,村里组建了文艺队、篮球队等文娱队伍,丰富了村民的生活,精神状态一改前态,戒掉了“搓麻将”的陋习,村民们白天干活更起劲了,一到晚上便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看着村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眼看就要国庆了,我们工作队为村民购置了一套音响设备,方便村民为节庆排舞练习。”长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龙著波说道。

  长安村的改变仅是琼中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琼中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乡村大舞台116座、标准化卫生室84家、村小组文化室102个、农村书屋100个,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

  组建农民黎苗歌舞文艺队,开展黎苗歌舞专场演出、全民健身等民族文体活动,“学文化、重文化、强文化、促和谐”的氛围浓厚。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二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推进婚丧喜庆和殡葬改革,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热闹过后,上安村回归寂静,大家各自道晚安回家。“感谢党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村里村外大变样,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嘞……”王春兰的现编的海南话歌曲飘扬在夜空,唱出了琼中百姓的心声。

原标题:琼中乡村振兴绘新景

责任编辑:符金花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