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 | 非遗传承人吴名驹:追求极致 创新出奇 让海南椰雕艺术走得更远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精心准备了献礼作品《才福之囊》——在10枚椰壳古币上雕刻10句不同的祝福语,表达对新中国的祝福。一晃眼,我从事椰雕工作已有30多年,师傅文传述的话语至今清晰地在耳畔回响,他告诉我,“你要到外面多闯闯,要走得比我更远”。我不曾忘记师傅的教诲,要把椰雕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吴名驹创作的作品《才福之囊》。 南海网记者李昊 摄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海口市保明村,紧邻著名的椰雕村富道村,少时赶上了椰雕发展的好时代。上初一那年,我到富道村去玩,目睹了村里唯一掌握全套椰雕技艺的老艺人文传述挥刀如笔的情景,一个个椰子壳在他手中幻化出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的立体画面,从此,我就再也忘不了那刻刀的神奇,对这门手艺着迷不已。

年轻时候的吴名驹。 受访者供图

  我马上恳请老人收我为徒,老人见我态度诚恳,天赋也不错,就同意了,我便成了文传述最后一名徒弟,老人将全套椰雕技艺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

  成为椰雕老艺人文传述的关门弟子后,我的创作灵感得以释放。有一天,我在厂里捣鼓椰壳和雕刻工具时,冒出了一个想法:将村里公庙的一只麒麟形象做成椰雕。这只“麒麟”,成了我的第一件椰雕作品。后来,我把这只“麒麟”拿给了师傅看,他当即肯定了我的天分。不过入学之后,我还是跟其他学徒一样,从打磨、抛光、点线的雕刻学起。光是雕刻直线、曲线,我就练了将近两年。

吴名驹早期的椰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吴名驹早期的椰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吴名驹早期的椰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为了丰富自己的学养,我还自修了绘画、音乐和其他雕刻种类,包括泥塑、木雕、玻璃钢雕等。由于技艺还拿得出手,我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椰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曾受邀参与制作海南省人民政府为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政府的礼品——大型贝雕;还代表海南非遗项目(椰雕)参加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并在海口宝刚大舞台进行现场展演。

  在椰雕的手法上,我喜欢创新求奇,时常会在传统椰雕创作中融入现代艺术,或将椰雕与其他材质结合。我曾创作过一个1尺多高的椰雕花瓶,是用三角形的椰壳一片片拼起来的,花瓶上用贝壳镶了跳舞人形,得到文传述老人的赞许。

  2008年时,受奥运主会场鸟巢的启发,我用一块花梨木雕刻出得意作品“华凤还巢”:整个“华凤还巢”形同鸟巢体育馆,有巢有鸟,给人一种展翅飞翔的感觉,寓意北京奥运会如同鸟儿展翅,把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精神传向世界。

  吴名驹由奥运主会场鸟巢激发灵感,创作作品“华凤还巢”。 受访者供图

  在创作贝镶跳舞人形椰雕时,我也遇到一点挫折,万事开头难,当耗费心血创作的作品被市场拒之门外时,我也曾想过放弃,想过转行。但是朋友们的劝说和自己内心对椰雕的喜爱,最终让我坚持走到现在。如今回想,这一个“坚持”写满了艰辛。曾经有几年,我一直生活在穷困潦倒的边缘。那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机械加工的椰雕工艺品,真正的椰雕艺术品却不受重视,我又不愿意去给人做泥塑、木雕,索性就待在家里独自钻研椰雕技艺,好几次家里几乎揭不开锅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在海南民俗工艺品制作“能人绝活”评选展示活动中,我获得“海南民间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一举成名。

  每一件作品,我都坚持把它打造成“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这份坚持成本很高——每一张设计图从布局到修改,再到实际操作,要经历数月甚至更久。除了主题的确立、不同雕法的组合、局部和整体的协调、椰壳与其他材料的融合运用之外,还要考虑到椰雕作品不同于木雕、石雕,如果按照平面雕刻进行设计,图案雕刻到圆形的椰壳上会发生严重畸变。

  海南省级椰雕艺术传承人吴名驹在认真雕刻自己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

  正因如此,我每一次下刀都小心翼翼:先雕出画面布局,再逐一对每个部分的细节进行完善,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到极致。

  传统椰雕的珍贵,主要体现在工艺上,雕刻种类主要有沉雕、浮雕和镂空雕。然而由于材料有限,之前几百年间,海南椰雕没有槜卯圆雕。为了丰富椰雕工艺,近年来,我自学研究槜卯圆雕,将这门雕刻工艺首次运用于海南椰雕,并创作出多个精美的作品。

  如今吴名驹在认真雕刻自己的作品。南海网记者李昊 摄

  30多年过去了,我答应师傅文传述,要让椰雕艺术走得更远。这让我认识到椰雕艺术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让更多喜爱的人加入。椰雕作为一门极具海南地域性的艺术,曾是王公贵族的专享,作为椰雕艺术唯一的省级传承人,我决心要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在我的心中,许久之前就有一个想法——将自己对于椰雕艺术的想法写作成书。我想要写作的这本书,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说明书”,而是兼具浓厚的感情与学术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与读者建立心灵契合,鼓励更多心怀热爱的人加入椰雕艺术的行列。

  讲述人:吴名驹(海南省级椰雕艺术传承人)

  讲述时间:2019年10月24日

  南海网记者 陈望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