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多位专家学者为海南建言献策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建言献策

  进一步解放思想 走向高度开放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梁振君 通讯员 陈薇

  走向高度开放,财税、金融、海关等重大制度创新的目标和路径何在?如何通过“早期收获”务实推动海南从自贸试验区走向自由贸易港?如何形成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体系……

  10月25日,在“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建言献策。

  通过开放重塑体制机制建设

  “取得更多‘早期收获’成果,要做到三个先行。”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认为,其中先行之一是在过渡期阶段,按照最高开放形态水平,对过渡性法律、授权等进行先行安排。其次,是在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服务贸易自由化需要先行,以及要让发展比较成熟的园区先行。

  “比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个模式说明在一个特定政策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下,可以对开放和制度性的问题先行先试、探索经验。”赵晋平分析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海南要抓住的核心是开放,“这一开放是面向未来的开放、引领的开放、制度性的开放,以及要通过开放来重塑体制机制建设。”

  走向高度开放需要制度创新

  “迪拜的强项在于以自由区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极,培育流量经济。新加坡是靠营商环境,靠法治建设和商事争端解决的国际化、多元化取胜。”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结合考察剖析说道,海南的制度创新可围绕着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以及通过立法形式完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同样被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霍建国提及。

  “要一手抓开放,一手抓环境。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强调对经营主体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保护。”霍建国说。此外,他建议,在协调好统筹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方面,海南可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的融合。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肖耿认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整体性的、有生命力的”,海南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关键性体制与制度约束方面试错、突破,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去竞争人才、资本、企业和技术的机会。

  谋求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在现场,自由贸易港财税、金融、海关等制度创新的目标与路径等内容,是参会嘉宾们关注的主题之一。

  “海南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财税体制和制度创新,需要具备在全国统一的财税制度和体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全国其他地区的可复制性以及具有自由贸易港独特的制度和体制优势等方面的特点。”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看来,财税改革与创新对海南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海口10月25日讯)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