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0月3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庄晓珊)10月31日上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第五批)出炉,共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0项内容。其中一项为海南率先在全国实现涉外公证业务全域放开,全省具有办理涉外公证资格的机构不再受区域限制,业务范围可以推广至全省。今年9月,全省办理涉外公证业务509件,较上月增长约7%。
据了解,海南加速推进公证法律服务领域改革开放,调整执业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明确自2019年9月1日起,全省具有办理涉外公证资格的机构不再受区域限制,业务范围可以推广至全省,改变了全省公证机构量少质弱、资源配置不均、办证范围狭窄、大部分地区涉外公证专业力量匮乏等现状,解决了群众办理涉外公证难、手续烦琐等痛点问题。
目前,除海口、三亚外,海南省大部分市县承接涉外公证事项的能力不足。实行涉外公证业务全域放开后,业务办理不再受属地管理限制,全省整合成单一的执业区域和市场主体,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大为提高,一方面有效承接快速增长的民间涉外公证业务,另一方面为落地免签后新增的外国驻华驻琼机构公证业务提供有力保障。
据统计,自9月1日涉外公证业务实行全域放开后,9月全省办理涉外公证业务509件,较上月增长约7%,没有出现任何纠纷和相关投诉,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此外,涉外公证业务全域放开打破执业区域的属地限制,破除涉外公证业务的区域垄断,符合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推动全省公证机构加快改革、增效提质,在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中提升公证工作整体质量。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