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0月3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庄晓珊)10月31日上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第五批)出炉,共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0项内容。其中一项为海南率先在全国利用“多规合一”改革成果,以及政府信息共享系统的数据和资源,建立全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平台,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审计管理流程。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范围广、时空跨度大、发现问题难。传统审计方式方法费人、费时、效果差。为提高工作效率,精准发现问题,减少现场核查时间,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干扰,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海南率先在全国利用“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创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管理流程。
“多规合一”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在全省总体规划“一张蓝图”上,叠加全省生态红线、耕地、林地、近岸海域和开发边界、建设用地5种不断更新的实时数据图层,涵盖国土、海洋、农业、林业、水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项创新案例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时空数据库系统。依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涉密内网,整合“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等全省各类资源环境数据构建数据库;依托时空数据库搭建审计分析系统;将涉密的审计分析系统产生的分析结果数据、疑点,交换至非涉密的外网,向全省范围内的审计组进行推送,指引现场核查;审计作业系统以审计项目为载体,采用数字化审计管理模式,覆盖审计作业的全过程。
据介绍,该项创新可以实现对全省自然资源资产的实时信息化监督,通过“天上看、网上对、实地核”,快速发现和查处存在问题。
记者了解到,审计分析系统已建立涵盖土地、水、森林、海洋、矿产等资源种类的14个“分析算子模型”,在对海口、三亚、儋州等14个市县(区)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发现疑似问题图斑3.1万个,经审计核查发现400多宗严重侵占、损毁自然资源资产问题,涉及面积5000多亩。
其中,通过耕地及基本农田规划图与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查出侵占、损毁耕地及基本农田进行违法建设问题329宗,涉及面积1764亩。通过林地规划图与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等数据叠加分析,查出侵占、损毁森林进行违法建设、采矿等问题98宗,涉及面积2357亩。通过用海审批矢量数据与围填海遥感影像数据叠加分析,查出违规围、填海问题4宗,涉及面积1167亩。此外,通过比对650个常年蔬菜基地的地理坐标信息与实地测量坐标信息,发现虚报常年蔬菜保有面积和种植面积等问题。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