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党员任“巷长”,村庄环境大变样

  澄迈实施“三抓三强”管理模式,为1276名农村党员设岗定责

  党员任“巷长”,村庄环境大变样

  ■ 海南日报记者 余小艳 通讯员 王家专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小楼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村庄整洁有序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几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村道巷口、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后坡村如何实现快速大变样?答案是“巷长制”。

  2017年,后坡村党支部尝试探索创新机制,强化党支部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巷长制”。此制度将该村30余条大大小小的巷道编上号和指定党员为“巷长”。

  “‘巷长制’是为了发挥党员职能,让原本无职的党员肩负起乡村治理的责任,也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后坡村党支部书记曾令群介绍,该村有29名无职党员,“巷长制”让这些无职党员变成了有职“巷长”,充当起村里的信息员、安全员、监督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角色,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安全监管、环境卫生整治和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由于“巷长”大多和村民们熟悉,不仅带动效果好,而且处理事务也更“接地气”。

  同时,为了确保“巷长制”长期有效运行,后坡村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比机制,每月召开党员大会,对“巷长”落实各项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将评比前5名的“巷长”党员和后5名的“巷长”党员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将所有“巷长”的名字、联系方式、职责划分等公示上墙,让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

  目前,后坡村率先在澄迈县创立的“党建+巷长制”的做法,已经在澄迈县基层党支部推广实施开,为1276名农村党员“巷长”设岗定责,形成“工作队抓总、村两委包片、巷长包巷”的管理模式,在党员“巷长制”的推动下和组织下,村民们积极参与“三清两改一建”工作。

  澄迈县还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作用,通过“抓目标、强落实,抓机制、强管理,抓示范、强引领”,要求各乡村振兴工作队将人居环境治理列入月任务工作清单,实行“一月一清单、半月一提醒,一月一通报”机制,狠抓责任落实。

  与此同时,澄迈不断加大督察指导力度,开展暗访督查,针对突出问题及时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整改到位、整改彻底。

  此外,澄迈还建立了领导包点联系制度,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全覆盖联系指导督查,形成“指导—督查—通报—整改”工作链。今年2月以来,澄迈累计督查暗访16次,电话视频查访142人次,集体约谈16名驻村干部和11家派出单位,下发整改通知6份。(本报金江11月9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