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果薹草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11月14日海口消息(南海网首席记者康景林 实习生韩婷)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海口对外公布了11个海南特有新物种。这是院里四个科研团队历时26年不懈努力得来的成果,其中热带牧草类的新物种共有5个,分别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卧薹草、吊罗山薹草、长柄薹草。
吊罗山薹草
“尖峰薹草的发现地在尖峰岭,凹果薹草发现地为五指山;伏卧薹草、吊罗山薹草、长柄薹草发现地均为吊罗山。”今天,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刘国道研究员对外发布了这一系列科研成果。他是该院植物分类学研究团队的带头科学家,从事牧草类植物研究30多年,今天发布的11个海南特有新物种中,上述5个热带牧草类新物种就是他所在的团队发现并命名的,并首次在国际上公开发表。
尖峰薹草
刘国道带领院牧草研究团队,自1993年开始,历时26年完成了海南莎(音缩)草科的多样性考察研究。莎草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这个科含有众多饲用、药用的珍稀植物,但是海南的莎草科有40多年没有系统研究,刘国道认为这在海南植物区系研究中是十分少见的现象。
伏卧薹草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完成了海南莎草科的多样性考察研究,将海南莎草科植物更新至24属 164种 6亚种和9变种,新增了22个新分布种。
长柄薹草
刘国道告诉南海网记者,“这些研究成果在丰富海南植物区系数据的同时,也富含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特别是在国内莎草科研究关注较少的整体环境下,海南莎草科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义。”他说,海南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海岛型热带雨林,既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坐拥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为全国人民高度认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保护好海南的生态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更多相关新闻
海南发现11个特有新物种 其中5种新物种名称使用海南发现地地名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