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种海南“绿”原来长这样!快来看看哪一款是你的“菜”

  说起绿色

  小伙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或许

  在海南生活的你

  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是

  ——椰子树

  小编想起的

  是海南各种有趣又可爱的绿色植物

  曾经好奇大山里的植物

  是如何生长得郁郁葱葱

  也曾好奇路边的植物

  为何样貌可以千变万化

  例如含羞草

  一碰它就像个害羞的小家伙收起了绿色的羽毛

  没一会儿就恢复了原样

  那么海南还有多少

  有趣又神秘的植物呢

  中国热科院研究团队

  通过不断的寻找和研究

  给了我们答案

  如果偶然间发现了一株长得很特别的小花或小草,你会不会好奇它的“身世”,它叫什么?有哪些特性?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收集保护植物资源的科研人员身上,他们会下意识去想:这些小花小草有没有被发现、被命名过?是不是新物种?

  “得益于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20多年来,我们在海南发现、命名并在国际上公开发表了11个新物种,包括极度濒危物种,意味着人类首次对它们有了科学的认识。”11月14日下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在海口召开海南特有新物种发布会,还计划开展自然科普宣传,走进博物馆、高校,向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共享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

  什么是海南特有新物种?通俗地说,就是此前没人认识它,且是迄今为止仅发现生长在海南的物种。以后国际上有研究人员再发现这11个物种,都要参考中国热科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并沿用他们取的名字。

  那么,这些海南特有新物种分别是哪些?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有何特性?它们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且听小编为您一一解开疑惑。

  这11个物种新在哪?

  细节暗藏身份玄机 一睹芳容并不容易

  “吊罗山薹草具有独特的丝状茎和具长叶柄等特征,这明显区别于其他物种,这一物种的发现将进一步完善匏囊薹草组的系统学研究。”

  “定安耳草的叶子与其他物种不同。定安耳草很矮小,它的叶子是趴在地上的,一般我们见到的叶子是缠绕型、直立型。”

  ……

  发布会上,不同角度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俨然成了海南特有新物种的“身份二维码”,在专家的讲解下,它们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

  “这11个新物种涵盖了热带牧草、热带香料饮料、南药和热带花卉,这些资源类别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对象。”中国热科院植物分类学研究团队带头科学家、研究员刘国道介绍,其中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卧薹草、吊罗山薹草、长柄薹草是热带牧草类别中莎草科的新物种;盾叶胡椒、尖峰岭胡椒是热带香料饮料类别的新物种;莫氏曲唇兰、黎氏兰、昌江盆距兰是热带花卉类别的新物种;定安耳草是南药类别的新物种。

  现在这些新物种的模式样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和中国热科院标本馆。新物种信息已经收录入国际植物名称索引平台。

  尤其令业界眼前一亮的是,此次发布的研究成果包含了5个莎草科的新物种。要知道,莎草科是拥有众多饲用、药用价值的珍稀热带牧草,近几十年来,海南的莎草科还没有得到过系统的研究。“这些发现很考验人,也很难得。”在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艾铁民看来,这对国内乃至世界研究莎草科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海南拥有我国最为典型的海岛型热带雨林,这里生态优良、物种资源丰富,是发现特有新物种最有利的前提条件。

  发现新物种还是需要些运气和经验的。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郝朝运说,要找到胡椒属物种间的不同,关键在于花和果,比如尖峰岭胡椒的花穗与其他胡椒不同,当雄蕊成熟后,尖峰岭胡椒的花丝脱落,花序轴就成了“光杆司令”,“要不是2015年7月时碰巧赶上了它的花期,我们才发现这细微的不同,不然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它”。

  植物的资源考察、收集、保护工作是系统而多元的,能发现新物种固然重要,但这不是中国热科院科研人员唯一的工作方向。

  通过发现新物种,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热带牧草团队完成了海南莎草科多样性的系统考察研究,将海南莎草科植物更新至24属164种6亚种和9变种,新增了22个新分布种。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胡椒团队则在这一过程中,探明了我国胡椒资源现状及地理区系特征,为胡椒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此外,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热带花卉研究团队致力于野生花卉的考察、抢救性搜集及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研究,目前共收集和保存野生兰花120多属、400多种,建立了海南野生兰花资源圃及标本室。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南药团队围绕海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研究,建立了海南首个国家级的药用植物资源圃,并开展保育研究,引种保护了2500余种药用植物。

  定安耳草

  怎么发现新物种?

  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 经常爬树爬到脚抽筋

  古有神农为辨药尝遍百草,今有专家踏遍琼岛探寻新物种。

  进深山、闯雨林、爬高树、翻峭壁……越是没有被人发现过的物种,越是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

  “有人研究一辈子都有可能发现不了新物种,这与环境、经验和运气有关。”提起艰苦难忘的物种调查工作,1993年开启莎草科资源研究的刘国道说,“不管时隔多久,我都不会忘记物种调查的一个个珍贵瞬间。”

  记得某次到五指山一带的热带雨林中考察莎草时,突遇暴雨,刘国道和团队成员以及黎族向导一行7人被困深山。“直到傍晚6点多,大伙才吃上‘午饭’,7个大老爷们分一包方便面。”刘国道说,类似的故事太多了,讲也讲不完,“不管环境多艰苦,每到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排除万难也要进山,去收集、去记录。”

  想跟大自然打交道,就得循着植物的生长规律来。不少参与过物种调查工作的科研人员,都经历过一大早出发、爬十几个小时山路、被暴雨困在热带雨林中的艰辛,熬夜制作标本、做初步判定,埋头忙到凌晨也是常有之事,甚至有的人寻觅多年仍找不到新物种。

  因此,物种调查工作需要代代接力,要有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助理研究员黄明忠是一名“80后”,他发现并命名了两个兰花新物种。在近10年的研究工作中,他练就了一手爬树的好本领。

  因为热带地区的野生兰花多长在树干上。为了找到更多新物种,黄明忠进到雨林里最常干的事就是爬树,经常爬到脚抽筋。

  “原始森林附生植物比较丰富,想要看清兰花的样子,最好是站在高处,只有爬到树冠顶上才能占据‘有利地形’。”黄明忠粗略估算了一下,他每考察一次大概要爬十几棵树,常常是顺着这一棵树冠的枝丫爬到另一棵树上去,活脱脱一只“山间猕猴”。

  莫氏曲唇兰就是黄明忠在五指山海拔1200米的位置发现的。2011年春天,他爬上一棵很高的树,突然看到一株形态比较特别的兰花,这是株自己从未见过的兰花。“很有可能是新物种!”黄明忠强忍住兴奋,把兰花带回实验室进一步研究。

  兰花的花朵形态差异是判断是否为新物种的重要特征。黄明忠发现,这株兰花的白色花朵上竟有Y型黄斑!经过解剖、观察、鉴定、查阅文献等一系列繁琐而严谨的工作后,最终判定它就是新物种。

  如果赶上花期,物种鉴定工作会顺利很多。但兰花花期很短,黄明忠曾连续4年追不到一株兰花的花期。以至于那4年,他每年都要闯同一片雨林、爬同一棵树、找同一株兰花,苦苦等待花期的到来。

  今年端午节前,为了不错过难得一遇的花期,黄明忠在前往保亭山区密林开展定位观测时,不慎跌入沟谷,导致腿部骨折,失联20多小时后才获救。在同事们看来,黄明忠踏遍海南寻觅芳兰,是兰花研究的狂热爱好者。

  过程有多艰辛,成果就有多珍贵。“物种调查就要与各种危险打交道。但海南物种资源就像一座宝库,等博士毕业后,我还想再回到海南来调查、寻宝。”黄明忠说。

  吊罗山薹草

  怎样取名更响亮?

  赋予它具有海南元素的名字

  亮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

  每一个物种的命名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像莫氏曲唇兰、黎氏兰,是为了纪念与新物种发现有关联的人物;像凹果薹草、伏卧薹草,是为了标注物种的显著特征;而吊罗山薹草、尖峰薹草、尖峰岭胡椒、昌江盆距兰、定安耳草,则是为了记录物种发现的地点。

  发现了新物种的专家可为新物种取名字。例如,刘国道以及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副研究员杨虎彪等人,根据发现的地点给热带牧草的5个薹草新物种命了名。比如吊罗山薹草,他们考虑到,用海南的地名,既表明了出处,也为新物种永远地加上了“海南标签”。

  “海南岛给予了我们发现新物种的好环境,用海南的地名为新物种命名,这也寄托了我们对海南的深厚情感。”刘国道说,给新物种取个带有海南元素的名字,能让更多人透过物种了解海南的自然环境和在物种调查工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助理研究员王清隆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就在他发现南药定安耳草是新物种的两个月后,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原乘坡农场的一位乡村医生也发现了定安耳草,“因为当地人用它来治水痘,效果还不错,大家就很好奇,想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草药。”王清隆得知此事后既惊讶又惊喜,如此一来,定安耳草在海南就有两个居群了。

  纵使有两个居群,定安耳草的数量也极少。吊罗山薹草的分布区域也极其狭小,居群很小,属于濒危级别的物种。“很多新物种的数量都不多,当务之急是好好研究,给予它们更好的保护和培育,对有药用价值的南药来说更是如此。”王清隆说,发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系统地研究和开发,这也是科研人员的工作目标。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去年来,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我省相关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民间组织,积极投入到海南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中国热科院在海南进行物种资源收集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也生动地证明了海南这片土地万物峥嵘、生机勃勃,极具科研价值和生态学意义。

  “生态优势是助推海南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热科院为保护海南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艾铁民评价道,任何时候,针对热带雨林开展的研究都很有必要,这些资源考察、收集、保护工作,是生态学、种质资源学等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如今的海南,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需要更多专家参与,持续开展海南物种资源保护的探索研究,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研究,努力实现一批珍稀物种的生态回归,并积极向大众开展自然科普宣传,引导更多人认识海南生态的多样性、参与海南生态的保护。

  莫氏曲唇兰

  盾叶胡椒

  这里一定有你此前从未见过或见过但不认识的植物

  想了解它们吗?

  赶紧戳下图一起看看吧~

  ↓↓↓

  来源:海报集团深读融媒工作室

  总策划:曹健 韩潮光 陈嘉奋 蔡潇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记者:王玉洁

  通讯员:林红生 田婉莹

  版式设计:张昕

  H5统筹:汪洪 冉苗俊

  H5文案:冉苗俊 陈俏枫

  H5设计制作:王婉舲

  小编:枫枫;见习小编:莹莹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