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万元征地补偿款“沉睡”2年:服务群众不能堵在“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不能堵在“最后一公里”

  ■ 覃兰

  日前,乐东尖峰镇抱罗村村民麦亚原反映,他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后,2年前钱已按时拨到镇政府的账户上,他家应得的190多万元补偿款却在政府账户上睡了2年的“大觉”,他认为原因在于抱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麦某与他家有矛盾,始终不肯签字。对此,麦某回应,村民小组有人提出异议,他不敢签字,否认公报私仇。目前双方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征地补偿款为何在政府账户上“沉睡”了两年之久?不管其中遇到了何种阻挠,村干部为什么没有及时找出应对之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这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法律本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终救济手段,当它成为人民群众处理因我们党的干部不作为慢作为而引发矛盾的最无奈手段时,相关党员干部应该感到脸红。人心恶虚贵重实,群众认干不认说。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不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把主要心思花在推诿解释上,那都是无济于事、无法实际解决群众所求的。能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其实是一块考验党员干部人民立场坚定不坚定、群众感情实不实的试金石。

  村干部是距离农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连接党的政策与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农民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第一个最有可能找的就是村干部。这是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更是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村干部如果不作为慢作为,农民群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党和政府关于帮扶农民群众的一系列政策就会被堵在“最后一公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农民群众对村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的信任感不强,党群干群关系就将日渐疏远,就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一公里”。村干部工作在群众身边,理应树立起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扑下身子去解决,要当好群众身边的“贴心小棉袄”,决不能让服务群众堵在“最后一公里”,也切莫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长一公里”。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