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初,海南省委从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选派800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进驻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以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
8000多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2000多个小分队,下沉基层、扎根田野,是奔跑在琼州大地广阔田野上的“尖刀兵”,肩负着振兴乡村的神圣使命,是海南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领头雁”,他们紧紧围绕“十抓十好”任务安排,在乡村这片大天地里施展抱负,为推动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挥洒才华、贡献智慧、奉献青春。
为零距离、全景式、多角度展现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工作状态、奉献精神、实绩实效、感人事例,南海网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奔赴田野、下沉基层,以驻村的方式,报道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人和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路上涌现的“尖刀兵”“尖刀班”,突出报道乡村振兴重大典型、创新模式、独特经验等,以媒体力量助力海南乡村振兴。
潘耀麟在工作中。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摄
“冠年,在家吗?我来帮你钉这个危房改造的牌子,再和你说说合作社的事儿。”说话的是原来在大成中学教书的潘耀麟。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去,脚踏实地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2018年驻村,一年多的扶贫工作,带走了他的书生气,练就了他的铁嘴皮子。
潘耀麟在帮贫困户钉“危房改造”门牌。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摄
“经常下村,才能和村民形成互相信任关系”
2018年,潘耀麟是调南脱贫攻坚中队的队员,帮扶调南村委会塘源、和睦两个自然村以及推赛村委会可好、推雅两个村,共负责20户贫困户、1户低保户和1户特困户。2019年,由于大成镇农场缺少信息员,于是大成镇脱贫攻坚队将潘耀麟从调南脱贫攻坚中队转到镇农场脱贫攻坚中队。
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成镇村落里的潘耀麟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的每条小路他都十分熟悉,他每天都要下村跑他所帮扶的帮扶户。
羊冠年是他帮包的一个贫困户,第一次走访的时候,羊冠年对潘耀麟的抵触心理就转换成了信任。“以前我心里总是不平衡,为什么我这么穷,别人家总是比我过得好,潘老师来了后,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心情舒畅了很多。”双亲早逝对羊冠年来说一直是一个隐隐作痛的伤疤,潘耀麟的到来给了他温暖。“他经常对我嘘寒问暖,问我近况,孩子上学如何,妻子工作怎么样。”羊冠年说道,潘耀麟会经常劝导他,让他发展自己的产业,收拾打理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是没有潘老师,我可能就一直自怨自艾,永远走不出贫困的影子。”羊冠年十分感激地说,孩子们今年毕业,压力减轻后,他打算在潘耀麟的鼓励下发展养殖业,扩大黄皮和槟榔的种植规模。
特困户符锡年听到潘耀麟的呼喊出来迎接。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摄
“大家有缘一起驻村,那都是好兄弟”
潘耀麟的日常工作除了下村回访其所帮扶的贫困户,还要管理各种档案资料以及各种信息的录入。因为在学校的工作经验使其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潘耀麟也会主动担起操作电脑完成工作的重任。“有些前辈使用电脑不是那么熟练,既然我会,能帮则帮,顺手的事。”潘耀麟说。
潘耀麟所在的脱贫攻坚中队的队员们对他也是一致好评。“潘老师这个人,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积极工作,能吃苦耐劳,群众口碑非常好,和队员、贫困户相处都十分融洽。”驻村中队长何齐兴说,在队员们的眼中,潘耀麟工作上是一位实干派,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生活里,低调和善,团结同事,乐观开朗。队员都喜欢和潘耀麟打交道。
“和帮扶户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
若是你问他,从教育工作转变为扶贫工作会有什么不适应,潘耀麟谦虚地说:“没有不适应,都是教育工作,只不过教育对象变了。”若一定要说扶贫工作的难处,那可能就是政策对贫困户帮助更大了,潘耀麟不定期要学习新政策,还要背熟,思考如何表述能让贫困户理解这些政策。
“我觉得潘老师真诚,他不整虚的,他能做我的帮扶人我真的很感激也很开心。”说话的是潘耀麟帮扶的特困户符锡年,由于双目失明,他并不能发展什么产业或者做零活来为生,符锡年的哥哥一直照顾他。潘耀麟为其申请了照顾特困老人的务工费。今年中秋节,潘耀麟买了月饼送给符锡年,危房改造后,为符锡年买了一张床。符锡年经常打电话跟潘耀麟聊天,“他是我的潘老师,和他聊天我开心,他帮我很多,解决了我的很多困难。”符锡年兴奋地说。
“我时常会想念教书的日子,想念那群孩子,但是在这个岗位上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其位谋其政。”潘耀麟感慨地说。他用自己扎扎实实的行动,在脱贫攻坚中彰显自己的教育初心,继续在调南村、推赛村实现着他的扶贫教育梦。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1月20日消息 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