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林下生态扶贫样本:槟榔树下种咖啡、牧草 树上还能种石斛

  林下生态扶贫样本系列报道

  一树三果

  槟榔树下种咖啡、牧草 树上还能种石斛

  黄皮树上种石斛。

  槟榔树下能做什么?答案是很多。槟榔树下种咖啡、种野草,树干还能种石斛,不仅能种,槟榔树下还能养牛、养鸭……据统计,目前全省有230万亩槟榔种植地,把林下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不仅能促进生态循环,提高槟榔产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一举多得。目前,在琼中和平镇长兴村、临高波莲镇各勋村、万宁后安镇群兴村等地,村民已经摸索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生态循环发展的路子。

  南国都市报记者 易帆/文 陈卫东/图

  琼中

  槟榔树下种咖啡 亩产增收2000元

  “槟榔树下套种咖啡,不仅有槟榔果的收入,咖啡种植每亩还能增收约2000元。现在咖啡种植面积达1200亩,飞瀑山咖啡已经是琼中长兴村的品牌产品。”近日,琼中和平镇长兴村党支书黄秀武高兴地告诉记者,长兴村青山环抱,连片种植的槟榔园下,正套种着一棵棵咖啡树,槟榔果丰收的同时,咖啡果也长势喜人,不久便可以采摘上市。

  黄秀武说,长兴村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咖啡豆的生长,村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咖啡。“2008年我回到家乡,想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种植咖啡的局面,统一规模化种植,打造长兴村的品牌咖啡。”黄秀武回忆,重新找地种植咖啡不仅成本高,还要耗费不少人工精力,向农业专家请教后,黄秀武大胆尝试,将咖啡种在现有的槟榔树下。在自家的槟榔园里试种后,黄秀武欣喜地发现,咖啡不仅长势良好,槟榔树的产量也有增无减。很快,他把林下套种的模式向全村铺开。

  长兴村选种的罗布斯塔咖啡,多生长在热带较冷的高海拔地区,喜欢温暖的气候。“槟榔树的遮阴度没那么高,能给咖啡提供充足的光照,且适当的遮阴度也给咖啡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咖啡树种下后,吸收了土表的营养成本,不需要再去给槟榔树除草,减少槟榔感染病虫害的几率,一举多得。”黄秀武说,以往村民们仅靠槟榔收入,槟榔收购价低迷时遭受不少损失,咖啡种植业发展后,不仅分担了市场风险,还让村民增收。

  黄秀武说,他们将利用飞水岭的生态环境以及琼中黎族特有的制作方法,在咖啡园建立咖啡标准化加工厂房、观光游览区及开展特色咖啡馆品赏、民族特色农家乐、园区咖啡采摘等,把“飞瀑山咖啡”打造成特色农产品。

  临高

  林下种牧草 林下放养牛 不仅保水还增加土地肥力

  在临高波莲镇各勋村石档坡琼华畜牧养牛场基地,槟榔树下种的是肉牛最爱吃的牧草。

  “我们实施‘牧草+牛粪生物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绿色低碳节能。”该基地负责人李琼海告诉记者,“牧草的种植需要很大的场地,我们充分利用槟榔树下的土地资源,牧草的种植不仅给土地保水保肥,促进槟榔树的生长,牧草还可以给牛供食,同时我们的牛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原林地促进地力。”李琼海说,由于基本吃牧草长大,这样的肉牛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也在走高。

  李琼海说,目前基地内种植的甘蔗、香蕉、槟榔三种农作物利润达372万元。去年企业给贫困户分红80多万元,带动了181户贫困户805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万宁

  探索乡村振兴新产业 槟榔树上种石斛

  “目前我们计划利用槟榔树种石斛,不仅可以通过石斛精细的水肥管理促进槟榔树的生长,还可以把槟榔石斛产业作为引领群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新产业。”近日,在万宁市后安镇群兴村,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派驻群兴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大穗告诉记者,这项新产业将带动贫困村民增收。

  陈大穗告诉记者,群兴村以种植槟榔为主,槟榔林面积超过2000亩。据了解,石斛不能接受强光照,而且附生的植物枝干不能太密,槟榔树正好合适。“石斛种植对水肥的管理要求很高,槟榔树也能受益于石斛种植的优质水肥管理,从而实现增产增收。”陈大穗说。

  据介绍,石斛可通过营养基在槟榔树的树干上安家,每棵槟榔树可以种植3至4株石斛,1亩槟榔能种400多株石斛,比在平地上种石斛的效益还要高。“石斛种苗将由专门的育苗公司提供,种出的石斛也将由专门的公司回购,农户不用担心石斛的销路问题。”陈大穗介绍,首批槟榔石斛计划试种21亩,试种成功后就在全村铺开。

  下一步,他们还将建立槟榔石斛种植风险调控体系,通过成立“群兴农业商社”,打牢群兴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并以此带动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专家点评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农林经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柯佑鹏:

  槟榔树下光照率比橡胶树要强,更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例如咖啡、粽叶等,近年来槟榔收购价格波动大,农户收益不稳定,槟榔林下套种可以为农民分担市场风险。同时,槟榔树根系比橡胶树要浅,从种植技术层面上来说,它的表土有植被,更有利于保水保肥,促进槟榔树的生长。因此,在林下种植牧草用于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也大有裨益。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副教授杨福孙:

  槟榔树种植间距一般在2米×3米,相对于橡胶树的行间距,槟榔树下的操作空间较小,且槟榔树土壤根系一般是联结成片。因此,在槟榔林下的种植建议以粗放型的种植模式为主,“槟榔树下种植尽量不翻土,以免伤及槟榔树的根系。”杨福孙说。

  服务手册

  林下中药材间种模式

  南芪、益智、砂仁、巴戟天、绞股蓝等中药材,适宜在遮光率30%—50%的林下种植,其可以增加效益600元—1500元/亩。

  林下香辛饮料作物间种模式

  林下间种咖啡等香辛,增加收益800元—2000元/亩。

  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牛、鸭、鹅等,不仅为槟榔地增加地力,还可以视养殖规模增加收益。

责任编辑:杨子薇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