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琼冀人文往来 互动从未止息

  编者按

  谁说海南地暖不容雪?明清时期曾飘雪;谁言河北地平不见丘?历代贤达如山峰。一个天南,一个地北,看似毫无相干,实则关系密切。

  历史上,一些对历史产生过影响的河北人,就来到了海南,促进了琼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如李德裕、宋庆礼、潘美等名宦、先贤;即便是只在海南岛待过一年的原海南区党委书记李尔重,也对这片天南热土一往情深,吟咏不已。

  而河北也有来自海南的先贤,如在明朝中期对朝廷政局稳定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廖纪,其原乡就在今天的万宁市礼纪镇贡举村;明清时期还有不少海南籍进士、举人到河北任职。

  文化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你中有我,我只有你,相互影响,哪怕远隔千里,跨越海峡。即使是红色革命传统,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一脉相承性。

  进入21世纪,北有雄安新区,南有海南自贸港,琼冀两地南北峰起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继去年成功举办“2018《海南周刊》首届文化学术年会·源远流长——琼闽文化对话学术沙龙”后,12月1日,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源远流长——琼冀文化对话会”,探讨海南、河北两地的历史渊源与人文互动。本期《海南周刊》综合年会专家论文、发言和观点进行解读和报道,以飨读者。

  冬日的海口依旧很温暖,一抹斜阳照在海口市五公祠赭红的围墙上,赭红的栏杆,赭红的椽柱,赭红的题字……如一团凝固的火在葱茏的绿树丛中燃烧,两头石狮子坐镇中间,守护着这座历史文化景区,讲述着海南与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

  “隋朝以来不断完善的科举考试,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这些官员来琼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他们都会致力于办学校、修方志,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修齐治平人生理想,客观上推动了海南和中原的文化融合。”提及历史上海南和河北的人文交流,海南大学教授张朔人认为,可从“五公”之一的李德裕,来到海南岛的第一位“高官”宋庆礼、对海南有“破荒启土”之功的潘美三位河北人身上略窥一二。

  海口市五公祠内的“海南第一楼”由张之洞极力举荐的雷琼兵备道道台朱采主持修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李德裕:

  被贬宰相传播中原文化

  北国冰封的燕赵大地与炎天涨海的海南岛,相距2000多公里,为什么提到历史上的冀琼交流,张朔人会感慨李德裕呢?“李德裕是赵郡赞皇人,就是现在的河北赞皇县人,他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一路从宰相位上贬至海南岛做崖州司户参军。这件事影响很大,有句古诗‘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说的就是他。”

  “不同时代异地而居的客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对所居地的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这种良性互动关系烙印在历史记忆中。”张朔人提到,唐宋时期的海南仍是比较落后的蛮荒之地,流放左降海南者,有宗室,有宰相,多至几十位,往往是巨大政治事件中的失败者,也正是因为“改革元勋多首罪”,才有了“崖州地望重”的说法。

  “毕竟,堂堂宰相去做崖州司户参军,可见崖州最雄盛。”张朔人认为,历史上,在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国家派遣官员、贬谪、流寓等,是两地人文交流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日益密切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李德裕在海南期间就著“四十九论”,传承了中原文明,客观上促进了海南和中原的文化融合。

海口市五公祠里的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虽然在海南仅一年时间,但创作了大量诗文,杂序数十篇,号曰《穷愁志》。作为官方正史的《旧唐书》甚至全文照录了其中的序文《论冥数》,这在中国古代正史中是非常罕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学刊》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冯金忠认为,李德裕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海南,促进了海南文化的发展。

  李德裕被贬至海南,虽然心中难免失落、离恨、怀乡,但冯金忠认为他们的苦难心路于海南文化发展而言,显得弥足珍贵。“从诗文中可以看到,李德裕、苏轼等对屈原、两伏波、韦执谊等人的凭吊,赵鼎、李纲、李光、胡铨对李德裕、苏轼的景仰和共勉间有一种精神联系,有一股共同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坚持理想、弘毅坚韧的血气,并最终形成了一种传统。”

  “五公祠中,李德裕位居其一,充分反映了海南人民对李德裕的怀念和崇敬。”冯金忠说,李德裕源出河北,殁于海南,是河北、海南两地历史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其为政、为学、为人是冀琼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值得深入大力挖掘阐扬。

  宋庆礼:

  来到海南岛的第一位“高官”

  “比起李德裕,历史上的冀琼交流的‘功臣’,我更愿意谈宋庆礼,他没有李德裕有名,却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位,他是第一位来过海南岛的‘高官’,也是河北人。”张朔人表示,关于他的“河北籍”,正德《琼台志》、万历《琼州府志》、道光《琼州府志》等还闹过“乌龙”,皆将宋庆礼描述为“洛州永平人”,还是根据《唐书·宋庆礼传》改正的。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人,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任岭南采访使。”张朔人说,由于炎天涨海、瘴气盛行、琼州海峡天堑等原因,古代的外籍官员视海南为畏途,可宋庆礼为化解海南部族之间相互劫掠的风习,以身犯险,深入黎区劝谕招抚,革除旧弊,不仅是河北士人最早履琼施政者,还取得良好的效果。

  “唐代,海南为岭南采访使管辖;明洪武二年(1369年),海南从广西剥离而隶属广东,这一建制到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才改变。唐代的宋庆礼、晚清重臣张之洞,二位在任期间内皆巡访海南,革除旧政、解决民生等问题。”张朔人认为,国家选官制度,是琼冀两地人文互动的主流,而这一行为也是伴随着海南通往首都通道的便利和科举制度的成熟,因此,两地之间规模性异地为官始于明代之后。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清沿明制。于是,海南通往北京的官道开始定型:海口—海安—肇庆—广州—梅岭古道—赣江—南昌—湖口—长江—安庆、池州、芜湖、南京—扬州—京杭大运河—北京。这是海南文人进京考试、官员往返、商旅往来的主要路线,其中大运河是必经之地。

  “运河在河北段全长530多公里,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张朔人表示,大运河沿途风景、异域风情,在海南文人笔记中多有体现。“当然,这也是河北等其他地方人士前往海南之路,为两地人文互动提供条件。”

  潘美:

  对海南有“破荒启土”之功

  “当我们谈论历史上的冀琼交流,国家大一统是一个绕不过的大前提,而海南由‘五代十国’乱世进入宋朝,潘美有‘破荒启土’之功,他也是位河北人。”张朔人解释道,潘美是大名人,大名隶属于现在的河北邯郸,他是北宋开国名将之一,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南汉大宝十三年(宋开宝三年,970年),宋朝派潭州防御使潘美攻南汉,开宝四年(971年),刘鋹降宋,南汉亡。“海南由‘五代十国’乱世进入宋朝,可以说潘美对海南有‘破荒启土’之功。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海南陆续有士子通过科举制度到省外为官。”

潘美画像。

  1103年,苏东坡学生姜唐佐中举,张朔人认为,这表明“海南文人的仕途终于在五百年之后与科举制度接轨”,尤其是明代之后,琼籍士子外出为官者的数量明显增多。张朔人也从史料上查到,冯颙、汪有执、何其义等琼籍官员在河北为官,尤以冯颙的官职最高,做到了户部郎中,在任期间,还曾巡历古北口。

  “宋朝完善了科举制,真正实现了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90%以上系科举出身。”冯金忠认为,琼籍士子在河北为官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成熟。隋唐科举制仅仅是初步成型。唐代考试规则还不太严密,考试前,考生往往将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以便先声夺人,影响考试结果。官员也可以向选拔部门推荐考生,称为“公荐”。在考前争取公荐、行卷,都不算邪门歪道。

  唐朝在开元、天宝年间,进士科一度考诗赋,也偏离了选官的主旨。作诗写赋是文学功底,文学素养与为官所需政治能力有很大距离。再加上因功授官和门第荫袭,终唐一代,官员队伍中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数并不占多数。到宋朝,文官绝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其中进士科成为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葡萄牙人科鲁兹来华,他是第一个到达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在其游记中介绍了中国官员的选拔方式,因为明朝的科举制度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以欧洲为例,欧洲整个社会在18世纪以前依然是贵族世袭、君主恩赐。“赫赫有名的琼籍官员海瑞就是通过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冯金忠说。

  “明中后期至清,海南籍官员在河北为官者不少;河北籍官员大批来海南则在清代之后。这些州县级官员,通过修志方式发展与传承地方文化,关注民生。”张朔人提到,现有资料表明,海南为官河北的群体数量,略少于河北为官海南者。“究其原因,海南地域相对狭小,两地府一级严重不对等:河北在明朝辖九府,顺天、永平、大名、顺德、广平、保定、真定、河间、宣化;清代,又增加天津、承德,改真定为正定,辖十一府。而当时海南,仅一琼州府。1:9的建制,其间差距可以想象。”

原标题:琼冀人文往来 互动从未止息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